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钩沉丨“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父亲毛泽东的信中,为何这么说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整理 2018-06-17 15:02
摘要:今天是父亲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子女都有怎样的教诲?

“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不坐公家小汽车,办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来。”“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子女都有怎样的教诲?今天是父亲节,让我们通过档案与史料,一起来回顾他们父子深情与教子之道,从他们的优良家风中感受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尚。

 

毛泽东教育孩子:趁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

 

“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这是毛泽东的“家风三原则”。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一向严格谨慎,既要求子女努力向上、关心他人,又坚持原则,从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子女谋职位,在家庭成员中也总是以身作则。这些从他写给子女的家书中就可以直接体现出来。

 

据考证,毛泽东一共给子女写过28封家书,封封书信都饱含着挚爱,行行文字都寄予着深情。这些书信,大到理想、前途、事业、婚姻,小到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处处是父亲给予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

 

“人家恭维抬举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

 

1937年,毛泽东与毛岸英、毛岸青恢复了书信联系,此时毛泽东正在延安,繁忙工作之余,他时常惦念远在莫斯科的儿子。1941年1月,他给在伊万诺夫市上中学的两个儿子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写道:“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他还在信中提醒儿子要脚踏实地:“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

 

随信一起,毛泽东还给岸英、岸青和其他在莫斯科的革命子弟寄去了21种共60本书。其中中国古典与历史小说占了很大比重,还包括一些史地教科书与哲学著作。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毛泽东毅然把儿子毛岸英送到了朝鲜。图为毛泽东与毛岸英在北平香山。

 

致毛岸青: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

 

毛岸青4岁就与父亲毛泽东分离,7岁时又失去了母亲,后来跟着哥哥毛岸英到了苏联。由于头部受过伤,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当毛岸英回国,他不得不留在苏联继续治病。

 

回到毛泽东身边后,毛岸英告诉毛泽东,弟弟岸青已考取了莫斯科东方大学。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当即给远在异国的毛岸青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岸英回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欢喜。看到你哥哥,好像看见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你妹妹问候你,她现在已五岁半了。她的剪纸,寄你两张。祝你进步,愉快,成长!”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离别了20多年的父子才得以重逢。

同时,毛泽东也重视子女的为人风范,严格要求尊敬他人,礼貌待人。1960年,毛岸青在大连接受治疗后,毛泽东亲自嘱咐毛岸青:“对于帮助你的大连市市委同志,医疗组织各位同志们,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怀的,很尽力的。此信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诚的谢意。”

 

刘少奇:“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

 

刘少奇十分重视子女世界观的改造,要求孩子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共产主 义的远大理想。1956年1月,刘少奇写信给儿子刘允若,批评他的虚荣心理和悲观情绪,教导他下决心纠正错误思想认识。信中写道:“不管你将来干什么,我劝你学一门专业。”

 

刘少奇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对子女生活要求极严。他总要求孩子“穿衣服不能脱离群众”,还说“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刘少奇的言传身教,使子女们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图为1964年刘少奇与女儿潇潇在一起。

 

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后,有的亲戚要求解决工作、升学和生活困难等问题。1959年国庆节期间,他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严肃指出“不要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靠沾我的光,提高不了你的觉悟。”

 

图为1960年8月,刘少奇与家人在北戴河的合影。

 

陈毅:“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

 

陈毅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时,就对家人和子女“约法三章”:“一、穿土布衣,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的孩子穿;二、不坐公家小汽车;三、办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来。”

 

图为1950年陈毅与家人在上海。

 

1950年春,陈毅的父母从四川老家千里迢迢来到上海,看望阔别20年的儿子。 陈毅向父母坦率地提出:“你们也要遵守革命纪律……我们来个约法三章好不好?一、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二、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三、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

图为1950年,陈毅、张茜与父母、儿子在上海合影。

 

1961年7月,陈毅之子陈丹淮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准备赴校入学。陈毅正打算去南方参加外事活动,遂写下《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一诗作为告诫,并表达惜别之情:“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习仲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

 

习仲勋对子女的教育是慈爱而严格的,他特别注意从小事抓起,培养孩子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品德,不允许有任何的优越和特殊。孩子的衣服和鞋袜,都是依次“接力”,大孩子穿旧了打上补丁让小的再穿。

图为习仲勋与家人的合影。

 

习仲勋注意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他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他经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教育孩子,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

 

习仲勋家风之严,在很多人看来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女儿乾平文革前毕业于外交学院,学的是法语,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1983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他说:“还是不要调她去好。你这个光大公司名气大,众目睽睽,别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后来他将此事告诉了乾平,女儿委屈地说:“我是学外语的,到光大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做点事情,有什么不好?”习仲勋严肃地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

 

图为1960年6月,习仲勋带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到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和社员一起收割小麦。

 

习仲勋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给后辈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子习近平就曾多次表示,要学习习仲勋的品德作风与信仰追求。

 

2001年习仲勋88岁大寿之际,公务繁忙的习近平向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他在信中表示,从父亲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要学做人、学做事、学习父亲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他写道:“爸爸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仍坚定不移,相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您的言行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的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习近平在信中表示,自己从小就是在习仲勋的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样的好家风我辈将世代相传。

 

因此,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栏目主编:张骏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新华网、人民网、《习仲勋传》;部分图片来自上海市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海沙尔摄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