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国城市现代化治理,为何要强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分享至:
 (4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芳 2024-04-26 06:30
摘要:真正回答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了谁、又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与贯彻执行,真正回答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了谁、又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深刻阐释了要建设怎样的城市以及如何建设城市的重要命题,赋予新时代上海建设“人民城市”以崭新内涵。

从根本上说,唯物史观就是人民史观

唯物史观作为一个科学思想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观点,而人民主体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构成整个思想体系和全部理论观点的实质和核心。在这个意义上说,唯物史观就是人民史观。

人民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民主体”这一重要概念,但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始终都贯穿着厚重而鲜明的“人民主体”价值关怀和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透过社会历史现象,深刻揭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关注从“抽象的人”投射到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广大劳动者这些“现实的人”身上,也就是从唯物史观视角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发展的历史这一最简单且最不容否定的事实。这就从根本上彻底颠覆了思想史上把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甚至人类本身的一切活动都看作是神灵、上帝运作安排的谬论;有力鞭笞和驳斥了资产阶级思想家既主张“天赋人权”,又把人民群众看作愚昧无知、缺乏理性的唯心史观,进而找到了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钥匙”,创立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人民城市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与治理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既有着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娴熟运用和丰富发展,贯穿于城市建设与治理中。 

首先,城市建设发展与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又一切为了人民。在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将百姓的需要和满意度视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民生水平,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这些年来,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心下移至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这就要求城市在建设与治理的过程中应更多地考虑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要事宜,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如宝山区“社区通”启动以来,设立了诸多便民板块,如公告信息、办事指南、家庭医生、法律服务等,以社区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打开多个信息窗口,切实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上海部分社区借着信息科技的东风开设了“云”服务,让党群关系更紧密,帮扶更精准。例如,周家渡街道社区通过社区云平台一键发布信息通告,仅在几分钟内,就能为实名注册的居民提供手机平台上的信息更新。这样,年老体弱的居民再也不用跑到居委会询问信息了,可谓省时又省力。

其次,城市建设发展与治理的动力在于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现代化城市的创建和治理,靠的就是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传统的城市治理理念一般以政府为主导,贯彻自上而下的方针政策,而政策的酝酿、成型乃至落实等环节很少有百姓参与,故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要加强城市发展和治理理念的创新,从根本上扬弃传统治理模式的弊端,善于放权,吸纳民智,并能有效引导和依靠人民的力量来开展工作,最大程度上激发人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运用集体智慧解决当下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比如,上海某社区内有居民提议将小区里的一块拆违地块改造成便民花园,在线上“议事厅 ”征询意见后获得通过,形成社区自治花园项目。其中一位居民的职业是设计师,他在评论区主动提出愿免费帮忙规划设计。这一事例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关键影响力。

再次,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的成果要切实共享于民。面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近年来,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多座城市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使城市更加宜居宜游宜养宜乐。例如,在上海的黄浦江两岸,更多的公共空间为市民贯通开放,让绿植、草坪点缀滨江多功能区的美景,有效地释放了城市空间,让人民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有了更真切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要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人民至上”的城市发展观的精华和浓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一是要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是对城市是谁的城市、为谁服务、依靠谁来发展问题的明确回答。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对人的本质和发展需求给予更高水平的认识和更高层次的尊重,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要把“为人民”和“人民建”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立足“大格局”和绘好“工笔画”更好地结合起来,把顺应多元化需求和推进普惠化覆盖更好结合起来,以实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为抓手,全面做好宜居安居、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生态环境等各项工作,让群众更好更多地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二是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提供人性化、人文化和个性化的城市环境。城市的人文关怀,就是在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求的同时,提升人居环境,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让城市更有温度。现代城市的大规模扩张与更新,往往导致城市空间环境被挤压、尺度失调乃至意义的部分丧失。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城市空间的人性化关怀,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人性化、人文化和个性化的城市环境。

三是加强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所在,也是人民的需求所在、动力所在。要聚焦“人”这个根本,把民生需求转化为增长潜力,把优化服务转化为竞争优势,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具体就是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深入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坚持宏观统筹、上下协同,强化政策设计、制度供给。要聚焦重点、专项突破,既牵住“牛鼻子”,又以点带面。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民生工作走深走实。

作者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