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编辑的诗是写在腰封上的”,好编辑做书,也不只做书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4-04-14 08:00
摘要: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提交出版答卷

“做比生命还长久的书。”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编纂处社科编辑室主任李纳说。

“做编辑,要有志、有识、有恒。”上海古籍出版社考古编辑室主任顾莉丹说。

“文学就像非实体的‘记忆剧院’。哪怕所有东西消失,文学永恒存在。这是文学的价值,也是出版的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公司文学部主任陈欢欢说。

4月12日,“今天我们如何做书?——‘辑客出发’编辑沙龙2024世界读书日特别场”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这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出版协会聚焦提升编辑能力素养打造的活动品牌“辑客出发”首次走到读者中。

世纪出版集团首届“巢峰青年编辑奖”三位获得者从自身工作经验、编辑实践出发,围绕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出版与数字化创新、古籍和出土文献整理出版如何做好“双创”、优秀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分享对“编辑是什么”的看法,表达“如何做好书、如何做出版”的理解与追求,展现沪上优秀青年编辑的专业眼界、编辑实力与个人风采。

2006年,李纳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辞书出版社工作,当时《辞海》第六版编纂工作正紧张展开。此后,她的大部分工作都与《辞海》密切相关,先后参与第六版、第七版、网络版的编辑。“《辞海》的条目不长,理想状态是做到‘增1分则嫌多、减1分则嫌少’,内容在方寸之间,各项工作非常考验编辑的专心、细心、耐心,可以说相当‘磨人’。”李纳坦言编辑工作不乏枯燥,要学着“苦中作乐”,在字里行间感受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一件件往事的起伏转折,体会人生的别样况味。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编纂处社科编辑室主任李纳

她分享,《辞海》第一版编辑大纲里有一句话,“为辞书者,自当体察用者之需要,恰如其所需以予之”,如今贴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办公楼层走廊里最显眼的位置,提醒每一位编辑心里时刻装着读者,认真对待自己做的每一本书,让一本本历经时间检验的书,抵达一代代读者的心中。

“进社不到4个月,我还是一个编辑‘小白’,就遇到一位老先生花了10年时间,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10小时,用坏5台扫描仪、4台电脑做成的大书。”顾莉丹回忆这部对她编辑生涯意义非凡的《商州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一套35本书,我做了整整一年,办公室角落里的校样堆到接近天花板。”

上海古籍出版社考古编辑室主任顾莉丹

在顾莉丹看来,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形成专业特色,而人则是核心资产。“古籍社有一套传帮带的传统机制,师傅手把手传手艺。每位编辑都像是一块砖,慢慢筑起上海出版的‘高楼大厦’。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作者更认可、更放心地交予书稿,让读者更放心地选择我们做的书,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让更多喜欢出版工作、文化事业的朋友加入做书的团队。”

“我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化,考研想考电影学,但失败了。考研过程中我发现一本电影史的教材有很多错误,我把它们都列了出来,发给责编。这让我觉得,改错好像很简单,我也可以做编辑。后来,我就到了文景,成了一名编辑,一待就是十几年。”这是陈欢欢的入行经历。

无论是“五年三中诺奖”还是“国际大奖拿到手软”,或推出来自读者颇感陌生的国家和地区的作品,陈欢欢谈到,“出版是一项长期投入,推出作品要找准时机。发掘有市场潜力的书,通过各种努力让它们最大程度上被读者看到。”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公司文学部主任陈欢欢

为一部做了多年的“大书”《无尽的玩笑》,陈欢欢选择在4月1日与读者“开个玩笑”,以一场电影首映礼的方式举办新书分享活动,从海报到预告,逼真到许多读者真以为有这样一部电影。“做编辑,大多数时候是在找选题,有时候也做快递员、流水线工人,为书做周边、和很多物料商家打交道,有时候我们也是买书的读者、写诗的诗人。我的诗写在腰封上,被读者无情地扔了。”陈欢欢的幽默分享让台下读者不时会心发笑。

近年来,上海出版在国家级重要奖项上屡创佳绩,带火一批兼顾口碑与热度的优秀图书。以书带人,不少编辑脱颖而出。《繁花》《千里江山图》出版方、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拆解“出版方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丁毅带来对“人工智能对图书行业、编辑工作影响”的思考。

“什么样的文学故事有可能成为文学IP?一个故事变成文学IP之后,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又是什么?”李伟长将打造文学IP形容为“一场有预谋的市场行为”。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

“我们在理解文学IP时,有时候会理解成一位作家,有时候会理解成一部作品。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一个美妙的好故事是IP的核心要义,‘有预谋’则意味着出版者要知道:读者想要什么、传播者想要什么。”李伟长谈到,打造IP的第一个环节是生产,要感受城市人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第二个环节是辨别、孵化,这是出版的内容过程。《繁花》《千里江山图》刚面世之际都做过很多推广活动,在不断讲述的过程中引导潜在的读者,让目标读者的画像越来越清晰。第三步是版权,最后完成闭环的是读者和观众的确认。“IP不是出版者主观上想打造就能打造成的,当IP有可能出现时,要信任市场背后的‘超级大脑’对IP的反哺和补充。”

“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创意产业,也是高劳动密集型产业。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给编辑行业带来巨大机遇。”丁毅谈到,人工智能可以成为辅助编辑的效率工具,嵌入编辑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使用AI进行内容策划,判断、评价、选择、加工、成型、推广,这是未来很可能发生的编辑场景,出版人面临的新课题是自我修炼和能力迭代。要重新认知出版在信息生产和应用链上的作用,重塑出版的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丁毅

“辑客出发”自2022年9月启动以来,已举办16期沙龙和3期讲书团活动,走进浙江、山东、广西等兄弟省份和沪上高校、小学,成为上海出版界落实“名编辑培养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优秀出版人与书的故事,勾画了上海出版的多面维度,展现上海出版的勃勃生机,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提交出版答卷。

这场特别活动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图书馆承办。未来,“辑客出发”将持续根据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举办专场活动,组织部分优秀编辑走出上海,与全国各地出版同行学习交流,办好“辑客出发”讲书团,以更新颖的形式和更优质的内容,继续扩大活动品牌效应,为沪上编辑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