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527种!上海最新“家底”公布,地利人和是关键,也有讲不出道理的偶然
分享至:
 (29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4-04-09 07:01
摘要:结合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收获惊喜,正是观察研究野生动物的乐趣所在。

随着新的观察记录不断增加,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增至527种(22目82科255属),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4.9%,这是4月8日上海市第43届“爱鸟周”启动仪式上公布的最新数据。

少了一种?

2023年,上海增加了9个鸟类新记录。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截至2022年底,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为519种,增加9种后应当是528种,为何官方公布的却是527种?

上海市林业总站工程师郑运祥表示,这是因为近期《上海市鸟类名录》进行了调整,2015年的一个鸟类新记录因存疑,分级由A类(可以确定在上海地区出现过的野生鸟类)更改为E-b类(具有近似鸟种,但通过已有的影像或声音记录无法明确区分的鸟种)。

记者了解到,这个新记录存疑的鸟类为戈氏金丝燕,2015年6月8日在奉贤区海湾镇碧海金沙附近曾有一笔记录,时至今日,戈氏金丝燕在上海仅有这一笔记录,而且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一记录有疑点,尤其是浅色腰部的特征尚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种类金丝燕的可能性,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暂不作为新记录,使2023年前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减至518种。

可喜的是,上海鸟类新记录未受此影响,在2023年实现了“大丰收”,多达9种“新人”加入了上海鸟类的大家庭,它们分别是丹顶鹤、蓝喉蜂虎、欧柳莺、林柳莺、白顶溪鸲、北长尾山雀、粉红胸鹨、青藏沙鸻和旋木雀。

戈氏金丝燕。 图片来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青藏沙鸻。 刘宇轩摄

9个新记录

去年9种新记录到的鸟类中,“打头阵”的是粉红胸鹨。2023年4月1日,Dr.BT(网名)在浦东新区南汇东滩禁猎区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粉红胸鹨。

粉红胸鹨为中小型鹨类,体长13—18厘米,在繁殖期,这种鸟下半部分身体和眉纹均为粉红色,是一大特征。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至西南地区的粉红胸鹨是当地的留鸟,繁殖于青藏高原至华中、华北的粉红胸鹨种群会在冬季南迁印度至东南亚越冬。

此前,在粉红胸鹨的迁徙期,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也曾有粉红胸鹨的少量记录。首次在上海被记录的这只粉红胸鹨应当是春季迁徙时偏离传统线路,“迷迷糊糊”游荡而来。

粉红胸鹨。 Dr.BT摄

“收官”新记录是白顶溪鸲和丹顶鹤。

栗红色的胸部和尾巴,披着乌黑亮丽的“披肩”和“围脖”,顶着沧桑的白头,一只拥有高颜值的白顶溪鸲于2023年11月28日出现在长宁区金虹苑小区的陆家浜河畔,被正在遛狗的居民周其云发现。经多方求证,这是一只此前上海未曾有记录的白顶溪鸲。

白顶溪鸲为体型较大的鸲类,体长18—19厘米,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华中、华北、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在浙江省和安徽省均有记录。上海记录到的这只白顶溪鸲推测为生活在邻近省份山区里的个体,在冬季向低海拔地区游荡扩散,最终抵达上海。

白顶溪鸲。 穿行印象摄

似乎嫌白顶溪鸲的出现还不够惊喜,去年12月19日下午,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出喜讯,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记录到2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这是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记录到野生丹顶鹤,也是我国沿海地区丹顶鹤最靠南的越冬记录。去年12月23日,崇明东滩最多记录到7只丹顶鹤。

丹顶鹤是鹤形目鹤科鹤属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体长138厘米至152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颈、尾、腿黑色,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上海首次记录到丹顶鹤。2008年4月6日、2016年12月10日在南汇东滩禁猎区,2023年6月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曾有丹顶鹤的记录,但从飞羽的痕迹和出现的时间等原因,推测为逃逸或者人工繁育的个体。

去年年底出现的丹顶鹤不同,它们是实实在在的野鸟,所以分级由F类(引入种以及逃逸或放生后,尚未有超过10年以上稳定野外繁殖记录的鸟种)升级为A类。

野生丹顶鹤。 图片来源: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利”与“人和”

鸟儿对上海青睐有加,部分原因在于上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沿海的滩涂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场所和停歇地。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海生态区南缘,正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中间节点。目前,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2023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崇明东滩的记录数量创历史新高,还有野生丹顶鹤、疣鼻天鹅、粉红燕鸥、欧柳莺等罕见鸟类现身崇明东滩,都是这片“宝地”生态魅力的最佳佐证。

崇明东滩,东方白鹳在捕食。 图片来源:新华社

更何况上海除了崇明东滩,还有九段沙湿地、崇明北湖、宝钢水库等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吴淞江鸟类栖息地、浦东金海湿地公园、嘉定彭门湿地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它们都是鸟儿钟情的高品质“家园”或“度假胜地”。

吴淞江鸟类栖息地内的湿地,岸边的杉树上可见白色的鸟粪,应该是白鹭和夜鹭的“杰作”。 陈玺撼摄

更多鸟类在上海被观察记录到,除了上海的地理优势和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以外,还得益于近百年来几代鸟类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观鸟爱好者的人数大量增加,以及设备技术的提升,让以前从未被记录的鸟类更容易被观察记录到。

观鸟这一起源于欧美的户外活动20多年前传播到上海,目前上海已形成一支数百人组成的稳定观鸟团队,定期自发组织或参加观鸟活动,还有一批喜欢拍鸟的摄影爱好者,大约有上千人。

近年来,上海诞生的大多数鸟类新记录,都离不开观鸟爱好者的“慧眼”。每年名额被“秒杀”的上海市民观鸟大赛就是生动案例,今年4月13日在上海动物园举办的观鸟大赛,报名通道开启仅两分钟就满额。

观鸟大赛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市林业总站

偶然的乐趣

不少鸟类在上海被观察记录到,未必讲得出道理,其中有相当多的偶然因素:一些“迷路”或“避难”的鸟儿在“懵圈”的状态下来到了上海。

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地区新记录的70多种野生鸟类中,有9种远洋海鸟和台风有关:白顶玄燕鸥、乌燕鸥、褐翅燕鸥、白腰燕鸥、中贼鸥、白额圆尾鹱、楔尾鹱、灰鹱和大军舰鸟。它们几乎都是在台风天气下被大风“逼”进内陆地区,选择江河或海湾作为其飞回海洋的地标,从而被观察到并创造了当地的新记录。

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在给上海带来狂风暴雨的同时,竟然还制造了一个惊喜:9月15日早晨,有爱鸟人士在世纪公园镜天湖记录到一只罕见的中华凤头燕鸥。据估测,在2013年之前,全球中华凤头燕鸥个体总数少于5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盟将中华凤头燕鸥列为保护的最高等级——极度濒危。

躲避台风的白顶玄燕鸥。 图片来源:上海市林业总站

中华凤头燕鸥。 陆阳摄

“避难”来沪的鸟儿不少,“迷路”来的更多。

2023年4月17日,“各从其类”(网名)和王沁刚等在浦东新区南汇东滩禁猎区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家鸦。

家鸦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以及印度、缅甸、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当地一般为留鸟,不进行远距离迁徙。

活动区域远离上海的家鸦为何会光顾上海?上海野鸟会理事王吉衣表示,通过查找其他省份的记录,发现2021年9月至10月,浙江省沿海的宁波市和舟山市曾有家鸦的数次记录,因此推测此次上海的记录很可能是家鸦在当地的港口跟随往来的船只来到上海地区。

这一点类似上海前几年新记录到的黑白扇尾鹟、白眉黄臀鹎、红脚鲣鸟等,均跟着船只觅食,一路来到了上海,也不排除有船员在航行的过程中发现它们后,带到东海区域再放飞的可能。

家鸦。 王沁刚摄

上船的红脚鲣鸟。 图片来源:上海海事测绘中心

上海去年的鸟类新记录还有一个和气象有关的特征。进入11月后,连续出现了旋木雀、白顶溪鸲两个新记录,它们可能是在冷空气向南扩散时,向南方低海拔地区游荡,因缘巧合下,来到了上海。

去年年底现身崇明东滩的丹顶鹤也很可能是被冷空气“逼”来的。在我国,丹顶鹤一般只在江苏盐城、山东黄河三角洲、辽河口等地越冬,能够大驾光临上海,让爱鸟人士受宠若惊。专家推测,这些丹顶鹤是受较强寒潮影响,从江苏省盐城的越冬地向南扩散迁徙的个体。

王吉衣表示,无论何种原因,目前都只是猜测,人类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它们为什么要来上海,结合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收获惊喜,正是观察研究野生动物的乐趣所在。

旋木雀。 周章进摄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