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背后有什么故事?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24-02-22 21:08
摘要:以上海为起点开启巡演

1951年元旦,云南普洱立下一座“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2月21日、22日,云南省话剧院原创话剧《澜沧水长》亮相上海保利大剧院,带观众回到70多年前的澜沧江畔,重温这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佳话。这是该剧2024年度保利院线巡演首场演出,还参评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上海观众聚精会神观看《澜沧水长》

《澜沧水长》演出后,观众们填写观演反馈

《澜沧水长》以第一位在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名的傣族领袖召存信百年之后的灵魂追问为线索,以养育他和云南各族人民的母亲河澜沧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见证者来对话。1950年的云南虽已解放,但民族间隔阂深重、国民党残匪猖獗。解放军民族工作队深入澜沧江畔,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帮助,并动员各族头人进京参加国庆观礼以增进相互了解。时任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议事庭庭长的召存信积极带头响应,但是诸多的部落头人却对共产党、解放军存有很大戒心……

《澜沧水长》用召存信的老年和青年两个形象穿插叙事,重新审视和回顾“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事件,以诗意现实主义的风格提炼澜沧江水为全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恒久悠长”的象征意象,再现血雨腥风的斗争下,边疆各民族如何最终做出“团结一心跟共产党走”的重大抉择。

《澜沧水长》由王晓鹰执导,编剧杨军、执行导演常浩、舞美设计边文彤、灯光设计刘建中、服装设计吴侠、作曲蓝天等艺术家打造,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

剧院为《澜沧水长》设置展台

“少数民族故事不是在讲少数民族本身,而是讲这样一群人生命体验的过程。情感内涵、思想内涵、生活状态、性格状态的强烈表达,是舞台呈现的重点。”导演王晓鹰表示,《澜沧水长》是一出典型的少数民族戏剧,“这样的戏剧要讲述民族故事,表达民族情感,体现民族文化。但是这种讲述、表达、体现,仅把民族歌舞和民族习俗当作表面色彩和浅层装饰是不够的。”

在王晓鹰看来,伴着“大河水从哪里来”歌声反复出现的各民族跋涉、吃肉、喝咒水场景、剽牛仪式上震耳欲聋的木鼓声、各民族极为热烈又不相同的欢呼语传达的情感力量,远远超出具体行为的表面含义,“这样的民族戏剧会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生命回响,陌生而又熟悉。”

上海站后,《澜沧水长》还将在昆山、连云港、衢州、武汉、深圳、北京以及常熟等地剧院演出。

《澜沧水长》

栏目主编:李君娜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