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长三角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分享至:
 (13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韩慈 2024-01-30 06:30
摘要:全面探究和系统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发挥长三角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需要全面探究和系统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理念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两个关键词,坚持四个统筹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以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一体化加快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既充分发挥区域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又充分发挥区域科研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支撑作用,整合各类各级要素资源,创新区域治理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突破跨区域协同发展壁垒,加强重点领域的联合攻关,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分工协作水平,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率先形成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技术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一方面,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要继续强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建设“五个中心”的重要使命,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另一方面,苏浙皖要各扬所长,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地理区位、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协调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和区域发展共同体。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以长三角绿色一体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中探究如何彰显绿色经济效益,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继续稳步推进实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跨区域核算。加快全面布局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拓展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绿色发展的“含金量”,绘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生态图景,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范本。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以长三角高层次协同开放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既要持续加强长三角硬件联通,特别是在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进一步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数字长三角建设”;更要注重机制协同的软联通,稳步推进各领域跨区域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建构和完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体系,推进产业跨区域发展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等。此外,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和融通,推动长三角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以长三角共同富裕引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要推进跨区域共建共治共享,实现跨区域共生共荣共赢,提升长三角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区域和城乡收入差距,率先实现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二、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制度探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已有制度成果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创新。

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和完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强化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职能,强化规划纲要的战略协调和引领功能,强化三省一市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推动力和执行力,强化地方立法协同和民主监督联动机制,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

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协同机制。健全和完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全域共享和资源高效配置。三省一市协同推进,加强全局谋划、深化合作、相互赋能、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和完善多方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纵深发展,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区域的体制机制创新,逐渐构建覆盖全领域和全区域的系统集成的体制机制。

健全和完善一体化协同开放体制机制,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对标国际高标准,健全和完善一体化协同开放体制机制,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标准的统一大市场。把握和对接制度创立和创新的国际高标准,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生态环保、竞争政策、金融服务等与国际标准有差异的领域,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先行先试作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深度融合,将长三角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系列合规律的技术标准、管理模式、产业规则和规章制度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推广出去。

三、安全根基: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

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结合长三角的优势和特点,聚焦重点、纲举目张,着力加强和巩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区域安全,尤其是科技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和城市安全。

提升科技安全发展能力,巩固科技安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党和国家赋予长三角的重大使命之一,巩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科技安全,有助于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持续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和基础研究,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安全发展,解决“卡脖子”难题,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提升产业安全发展能力,巩固产业安全。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是长三角的突出优势,巩固长三角区域产业安全,有助于增强我国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补短板强长板,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合作,加强对外产业合作,特别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协同联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跨境合理有序安全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提升金融安全发展能力,巩固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制度体系,稳步推进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加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提升数字金融安全。对照纽约、伦敦、中国香港等全球知名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提升城市安全发展能力,巩固城市安全。长三角区域超大特大城市比较多,人口密集、产业集聚,增强城市韧性、巩固城市安全至关重要。传染病、气候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已成为全球各大城市治理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挑战。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健全和完善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强化城市基本运行保障体系,提升城市预防、转化和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