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巾帼头雁培训班:绽放沪滇协作“她力量”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梁菁 2024-01-26 08:10
摘要:沪滇两地妇联组织将继续发挥“联”字作用,架起先进理念和技术之桥,为提升乡村振兴实效贡献“她力量”。

小粒咖啡、大理鲜花饼、诺邓火腿、普洱茶叶、佤族织锦……由学员们带来的100多种特色产品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内集中亮相,一场别开生面的“味·道——云南巾帼云品荟”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现场,上海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们从产品设计、质量及市场需求等方面深入点评,助力优质“云品”出圈。这场活动背后,正是上海市妇联与云南省妇联的第三次携手。

202394日至18日,“沪滇合作 对口帮扶”巾帼头雁培训班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班,来自云南省16个州市的女性企业负责人、新媒体运营管理人员、基层创业创新教师及女致富带头人等50名优秀女性代表来沪参加为期14天的交流学习。

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人才是“金钥匙”。自2021年起,上海市妇联与云南省妇联开展为期5年的合作,每年举办巾帼头雁培训班,以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培训过程中,妇联干部们越发意识到,云南的许多基层女性创业者同样迫切需要通过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未来,沪滇两地妇联组织将继续发挥“联”字作用,架起先进理念和技术之桥,赋能高层次经营管理女性人才的共同发展,为提升乡村振兴实效贡献“她力量”。

产业注入文化内涵,“土特产”升级“品牌货”

得益于东西部消费协作,不少来自云南的农特产品逐渐走出大山,丰富了上海市民的“餐桌子”“菜篮子”。然而不久前,玉溪市研和振华肉制品有限公司经理严秋却为自家香肠如何拓宽销路而苦恼。“这次到上海参加培训,就是来寻找解决方法的。”严秋说。

将家乡的特色美食带给更多消费者,让更多人吃上安全放心的肉制品,是“研和振华”创办的宗旨和目标。然而,多次参与农产品推介展销会的严秋发现,随着消费理念和需求的变化,产品的品质已不是吸引消费者的唯一标准,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将土特产“品牌化”成为产品“圈粉”的新路径。

“我们产品的包装设计比较传统、份量也大,来上海培训之后,让我对品牌的未来规划有了全新的概念。”严秋激动地说。培训中,沪滇两地妇联特邀文化产业专家,就品牌文化内涵和品牌打造深入剖析,以案例讲述等形式深入解析如何打造叫得响、讲得出、记得住的品牌和产品。在企业参访中,来伊份精致的产品包装引起了严秋的注意,她认真记录来伊份相关负责人讲述的品牌故事、产品包装设计的细节等,希望能将所学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运用到企业品牌管理中。

如今,严秋带领产品研发团队从品牌故事、产品包装、产品规格等方面开启“研和振华”的品牌革新之路,品牌升级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相信我们优质的产品通过品牌赋能,一定能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能。”严秋满怀信心。

融合创新传承理念,“非遗”技艺焕发生机

身穿极具云南佤族特色的服饰,李宪兰总是把灿烂的笑容送给周边每一个人。作为普洱市西盟佤族织锦非遗传承人,她近年常奔走于佤族山寨和城市之间,寻找古老技艺通向现代市场的出路。“为了让佤族织锦在市场上活起来,我到过很多地方学习取经。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上海,每一次来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李宪兰说。

李宪兰与佤族织锦的缘分源于曾从事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走村串寨的过程中,佤族同胞身上的民族服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起了她学习和传承这门技艺的兴趣。2015年,退休后的李宪兰创办了公司“西盟印象”,主营设计和销售佤族织锦产品,并创新“培训+就业+服务”模式,为当地妇女传授织锦技艺,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靠手艺增收致富。2020年,西盟印象被授予“佤族织锦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至2022年,共培训手工织锦技能人才5000余名。

为提升佤族织锦的市场认可度,2017年,李宪兰第一次来沪参加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上海工业美术职业学院教授分享了产品设计与配色技巧,让李宪兰如获至宝,灵感迸发。她带领团队改变思路,将简约的时尚元素融入织锦,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渐渐地,养在“深闺”的非遗技艺被大众熟知。经过几年发展,李宪兰团队设计的服饰、手包、香包、挂件等产品不断销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其中不少产品成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网红单品。

有了好产品,如何通过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来拓宽销路,成了李宪兰心中的新疑惑。带着问题,她奔赴上海寻找答案。经过沪滇两地妇联对课程的反复打磨,此次教学内容针对产品营销趋势及女性企业家发展需求制定,让李宪兰深受启发。

在课堂上,讲师们通过案例分享、互动解答等形式,在企业管理与发展、品牌定位与打造、文化产业新业态及女性心理调适等方面为学员们带来满满“干货”。在来伊份集团、上海消费扶贫生活馆等企业参访中,学员们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帮扶产品销售渠道等内容,在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互动中获得宝贵经验与启示。“佤族织锦是展示佤族非遗的重要窗口,也是佤族求新、求变、求发展的重要体现。”李宪兰说,“上海之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与老师们及企业家交流过程中,更让我坚定了传承佤族织锦的初心。”

回到家乡,李宪兰便马不停蹄地组织村民开展织锦培训,邀请村寨织锦能手来工坊交流授课;下一步,李宪兰还计划与西盟的佤族织锦传承人们成立专家工作站,助力佤族织锦提升品牌打造、创意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让非遗技艺不断焕发新活力。

数字化运营激发灵感,打造“傣乡女掌柜”

对于西双版纳优学加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贺静来说,20231116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经过充分筹备,优学加职业培训学校与西双版纳嘎洒街道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沪滇项目资金成立“西双版纳非遗创新孵化园”,未来将负责孵化园的日常运营管理、技能人才培训等工作。“来上海培训之前,我对承接这个项目还十分犹豫。是上海的学习之旅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更有信心迎接挑战。”贺静的话语中饱含激动之情。

2019年,在北京从事茶文化推广的贺静决定回乡创业,成立西双版纳优学加职业培训学校。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学校开设了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及传统茶艺、香艺、花艺等系列技能培训课程,助力当地妇女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学校共培训职业技能人才超10000名。

近年来,数字化运营和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迅速发展,贺静意识到,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速度。如何结合数字技术,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何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为职业教育融入新理念、谋取新发展?14天的课程就像一场“及时雨”,为贺静带来源源不断的启发和灵感。

在人人都是内容产品创造者及传播者的时代,新媒体运营理念和技术成为了产业转型的“必修课”。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邀互联网头部企业的认证讲师,为学员们带来电商运营及短视频制作技巧等课程,从电商运营思维、短视频脚本撰写,到选品带货技巧及主播形象打造等方面深入解析,并通过体验式教学法,让学员们迅速掌握操作技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把课程内容带给我的团队,期待我们的培训学校也能开设直播课,让学生们能通过更多手段增收致富。”贺静说。

培训结束了,而创意的火花仍持续迸发。据介绍,贺静和团队正筹备打造人物IP“傣乡女掌柜”,以视频直播形式讲述女企业家的创业故事,通过“直播+内容+电商”形式在线为特色产品“带货”,“希望通过‘傣乡女掌柜’的整体形象包装,将傣乡女性创业者的奋斗精神传播出去”。

栏目主编:周文吉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专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