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沧源县:世界佤乡沐春风,再唱新歌给党听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宏浩 2024-01-26 08:00
摘要:班洪村产业兴、老百姓干劲足,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响彻群山。

日出东方,映红巍巍青山。在朝霞的渲染下,奔腾不息的南滚河显得格外壮美。这里是有着“世界佤乡”美誉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

2021年6月,看着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10位为佤山发展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支书以笔墨抒心,以书信寄情,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当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拳拳之心。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太激动了,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只记得双手止不住地颤抖。”2年后,再次回想起接到回信的那一刻,写信的10位老支书之一、班洪乡班洪村原党支部书记胡德学依然心潮澎湃。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在沪滇协作的支持下,班洪村产业兴、老百姓干劲足,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响彻群山——“总书记回信到佤山,山笑水笑云潮涌;木鼓声声传情意,古老边寨沐春风。总书记嘱托记心中,守土固边人心同;乡村振兴富边疆,民族团结共繁荣……”

赓续初心,红色血脉代代传

“班洪抗英”到“班洪四大嫂”,班洪村,从不缺少红色的火种。正是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指引下,胡德学带领乡亲们向贫穷宣战,一铲子一铲子挖、一镐头一镐头刨,带领乡亲们奔向小康。

“圆梦了!”2021年10月,胡德学应邀来沪参加乡村振兴见学活动。他与200多名上海援滇干部,以及云南省相关州市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深入交流,收获满满、感动满满,更是思考满满。

“上海的乡村建设得非常好,党建工作也非常有特色。”胡德学说,回乡后,他和接过“接力棒”的杨志良一同商议,并在沪滇协作的支持下打造“火塘宣讲小分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队伍和阵地。

班洪村的党员干部将这些红色资源用活。他们用群众最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讲出来,把红色传人的精神谱系呈现出来,让红色文化激发强大内生动力,并辐射周边乡镇和村寨。

“在此过程中,不仅是班洪村,我感到整个班洪乡的精神面貌都不同了。”班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家俊说,在党建引领下,班洪乡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热情高涨,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家园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2022年8月,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人民政府还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老支书们是奠基者,我们是接续奋斗者。但无论何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就是烙印在我们血脉里的精神传承。”李家俊说。

产研融合,生活像蜜一样甜

为了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杨志良决定依托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蜜蜂产业。头一年,他购买了100箱中华蜂,党员干部带头养蜂。没承想,1年后,“100箱蜂就剩了1箱,一整年的努力全白费了”。

他沮丧地找到老支书胡德学。了解情况后,胡德学耐心地开导他:“人生路不会一帆风顺。发展新产业,怎么可能没有坎坷?艰苦奋斗是我们佤族人的优良传统,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2021年,在沪滇协作的推动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云南沧源试验站正式入驻,黄家兴博士及其团队的科研人员来到班洪村开展研究。通过大半年的走访调研,他们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班洪村雨季漫长,若不做好防水、及时补充饲料,蜜蜂非常容易死亡。同时,当地胡蜂群十分庞大,不加干涉,一群胡蜂2个小时就能吃光一箱蜜蜂。

对症下药,黄家兴给蜂箱设计了“排雨屋顶”,并利用中华蜂、胡蜂的体型差异为蜂箱装上“防盗门”,保护蜜蜂免受袭扰。科研团队也定期开展培训,帮助蜂农掌握科学的养蜂技术。一段时间后,班洪村出产蜂蜜的质和量得到显著提升,蜜蜂扩繁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周边乡镇的老百姓纷纷前来购买蜂群。

“90后”佤族小伙儿肖金钢是养蜂管理员,有1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过去,蜂农采蜜习惯挖空蜂巢,蜜蜂吃不饱,就大量飞逃,蜂蜜也只能采一次。现在,大家学会了“留”,发展可持续,收益更稳定。

沪滇协作在班洪乡蜜蜂生态体验园建起蜂蜜加工厂。

“产研融合,让老百姓的生活像蜜一样甜。”李家俊介绍,目前,沪滇协作已经落成蜂蜜加工厂,并在党建引领下落实“科技特派员+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社+养殖户”运营模式,推动班洪村与乡里其余5个村签订合作协议,科学布局21个标准化养蜂场,捆绑为一体抱团联建,促进产业同步发展、集体经济同步增收。

黄家兴团队也在深入研究当地米团花黑蜂蜜的价值。这个曾经因为颜色而被当地蜂农抛弃的蜂蜜,已被证实富含水苏碱,营养价值可媲美新西兰麦卢卡蜂蜜。未来,沪滇协作将在保证黑蜂蜜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产量,全力打响“南滚河黑蜜”品牌。据统计,截至202310月底,班洪乡全乡养殖户达122户,蜂群保有量达4000群,年产蜜量达10多吨,蜂蜜产值达100多万元,蜂农年人均增收达1400元。

串珠成线,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前不久,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村民杨文新新买了一辆小面包车。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开着小车在村里转悠,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要是放在从前,简直想都不敢想。”杨文新说。下班坝村是出了名的“雷响田”。过去,他做农活,收成最好时,全家收入也不过2万元。现在,他成了景区管理员,妻子在景区里的班洪四大嫂饭店二店上班,一家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夫妻俩一个月工资加起来超过了5000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杨文新口中的“景区”,正是班洪“葫芦王地”旅游景区,下班坝自然村则是景区的“大门”。自2021年起,沪滇协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的要求,投入资金完成景区旅游智慧化建设,景区线网入地建设,路灯、公厕、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并帮助该景区于2022年9月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不过,沪滇协作的谋划不止于此。一张“葫芦王地”全域旅游的发展蓝图,正逐渐变成“实景图”——

在下班坝自然村,依托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沪滇协作聚焦“绿美乡村”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屋子、院子、寨子”建设“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让家家户户实现“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庭院创收”,真正把村庄变成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在班洪乡蜜蜂生态体验园,沪滇协作开发蜂群“领养”、蜂蜜品鉴、科普参观、蜂产品采购等游客参与度高的项目,让“产学研游”成为乡村旅游新模式,并将中国共产党优秀品质与蜜蜂身上勤劳勇敢、团体合作、无私奉献等品格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促进合作社增收近80多万元。

在班洪四大嫂饭店、班洪抗英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胜地,共有5000多批次超10万余人前来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已经纳入班洪乡全乡发展规划。“归根到底,就是利用好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串珠成线,实现三产融合,进一步赋能当地乡村振兴。”沧源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援滇干部沈东说。

如今,徜徉班洪村,不少佤族老人只要一提“上海”,都会竖起大拇指。站在玻璃栈道上眺望佤山,耳边回荡着清风、竹海与南滚河奏响的乐章,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走入“秘境沧源、传奇班洪”,一睹千年佤乡的风采。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像杨文新夫妻这样改变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

栏目主编:周文吉 题图来源:俞宏浩 摄
专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