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重在把握“生命线”“压舱石”和“定盘星”
分享至:
 (14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学良 刘晓畅 2024-01-24 06:30
摘要:从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出发,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对“长三角区域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作出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战略部署与总体布局。

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需要从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出发,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能源结构转型优化、城市宜居韧性智慧,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积极推进技术协同创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金融开放与深化改革。

一、“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能源结构转型优化、城市宜居韧性智慧”是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的生命线。

第一,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是长三角区域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

长三角区域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生态是这块土地安全发展的底色。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长三角区域应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的联保共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不断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法规、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执法“五统一”的制度体系,持续加快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增效的步伐,为其他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复制、推广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第二,能源结构转型优化,是长三角区域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的基础保障。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严重不均衡的地区之一,区域内能源短缺问题时有发生。推进长三角地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而且对于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长三角三省一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地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协同发展,共建长三角区域新型能源体系的一体化格局;创建能源市场化运行的成本分摊机制,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能源共享及网络优化,提高长三角区域能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是长三角区域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的应有之义。

长三角区域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要针对自然灾害以及可能的“人误灾害”或“人为灾害”,汇集动态监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防护目标数据等,打造全灾种治理平台,提升长三角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长三角区域各行业、各领域、各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全方位感知、全时段预警、全流程闭环、全体系监管、全区域可视”安全韧性智能治理体系建设,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安全和韧性治理的协同增效。重点将安全韧性智能治理的理念进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融合与推广,通过立法、规划导则、监管文件或倡议的方式,将韧性解决方案纳入多层级空间规划。

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的压舱石。

第一,将长三角区域打造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是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提升长三角区域经济系统抵抗内外部冲击和恢复增长路径的能力已成当务之急。长三角区域要通过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打破各种形式的地域藩篱与市场分割,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超大规模市场。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对接供给和需求,加快商品和要素的流动畅通,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增强长三角区域经济安全发展的抵抗力、恢复力、整合力,确保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行稳致远。

第二,将长三角区域打造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是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的积极举措。

长三角区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互动越是高效,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能更好地以投资、消费、贸易的“进与出”来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衔接畅通,有利于增强长三角区域经济系统的韧性和安全发展能力。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发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等,不仅对标发达经济体,更链接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系列“长三角经验”,长三角区域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

未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借助落实RCEP协定,通过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打造成为新陆海“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同时,要积极对标开放水平和市场水平较高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的谈判进程,积极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与改革,为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

三、“科学技术协同创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金融开放与深化改革”是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的定盘星。

第一,科学技术协同创新、特别是针对“卡脖子”技术的协同突破,是长三角区域科技安全发展的根本保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要素。从城市间的专利合作申请数据来看,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的专利合作申请数量占长三角区域所有样本城市的43.56%,而对标“硅谷”所在的旧金山市,其与美国太平洋沿岸旧金山湾区的城市专利合作申请数量占所有样本城市的比例高达73.47%。由此可见,长三角区域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尚有提升空间。

长三角区域必须加强三省一市的顶层规划设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生物育种、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卡脖子”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要使沪苏浙皖各自的科技创新优势变为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优势,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深度参与分工与协作,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从“各补短板”走向“共拉长板”,形成“1+1>2”的区域整体聚合效应,提升长三角区域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加快产业发展的更新迭代,培育更多“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和“蓝天梦”等充满生机的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成关系国家和区域安全的关键科技创新共同体与策源地。

第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是长三角区域产业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英国中南部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具有全球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城市群,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链控制了“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科技研发和品牌营销。长三角区域正在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目标迈进,必须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突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劲的整体优势,提升“龙头链主”与“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原创、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等能力,促进关键环节“不掉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

另一方面,2022年上市公司的供应链关联数据显示,中西部城市在上海供应链价值网络中的表现很是抢眼。因此,长三角区域应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与中西部地区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发挥长三角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在更大空间范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发展水平。

第三,金融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是长三角区域金融乃至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措施。

长三角区域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秉承国民待遇准则,强化区域金融的内外衔接功能,通过深化金融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对内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增强区域经济系统的韧性,缓解外部因素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冲击,这是长三角区域金融安全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长三角区域在兼顾“开源”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同时,还要完善跨境资本逆周期管理、外债风险管控和投资安全制度。未来,要进一步健全长三角区域逆周期管理政策框架,对金融市场体系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提高金融体系抗冲击能力;强化跨境资本流动逆周期管理,以有效应对跨境资金流入流出异常波动的风险。

另一方面,长三角区域金融开放体系深化应回归金融本源,既要服务实体经济,又要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普惠民生,把内外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确保为实体经济提供的服务落到实处,为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要领域的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作者分别为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