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跟着“热搜”做判断,靠谱吗?
分享至:
 (4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杰 林子璐 2024-01-11 12:52
摘要: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干事创业,最终都要回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朴素的几个字上去。

最近看到一桩怪事,某网友拍摄南宁地铁站内的一幅广告画,声称其类似于“日本军旗”,引起热议。南宁轨交集团有限公司回应称,广告画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设计元素。可以说,和“日本军旗”没有任何关系,却又在声明中表示,已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将广告画撤除。

笔者不禁想问,既然无关,广告画又何必撤除?究竟是“尊重”了谁的意见呢?

这些年,一边是热搜持续制造着五花八门的信息茧房和所谓的“民意”,另一边则是地方相关部门的决策应对频频受到热搜左右,颇有点被热搜“牵着鼻子走”的意思,工作难免陷入被动。

尊重民意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如果不注重甄别,一味被制造出来的、动机复杂的虚假民意“绑架”,就可能陷入某种内耗,从而对正在开展的工作畏手畏脚,甚至会草木皆兵。

这也不能苛责基层的“胆小怕事”,因为基层的行事逻辑也有其无奈之处。很多地方似乎都有这样一种认识:上了热搜就是被“架在火上烤”,哪怕自己没做错,倒也像做错了什么似的,仿佛上热搜就成了一种“原罪”。既然如此,不如早早认个错息事宁人,咽下这个“错”。

更关键的是,这样想的可能还不止基层做事的人,如果相关领域、条线、部门的领导也有类似认知,很可能最终成为一种潜在的工作导向。

不久前就听说,某地把评价基层工作好坏的标准简单化为“上热搜”或“下热搜”:工作做好了,但只要上了热搜甚至引起负面舆情,就“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哪怕工作没做好,只要没上热搜或者没引起舆情,就不会过多问责。如果以热搜制造的所谓“民意”,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唯一导向,最终导向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基层越来越顾虑重重,不仅要考虑领导反应,还要揣测本就难以捉摸的舆论反应,做起事来更加战战兢兢,根本放不开手脚。

热搜瞬息万变,一些网友可能看个热闹就散了,但长此以往,却对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造成了真正的打击。

热搜确实是民意的放大器,在很多时候,热搜上的话题,是草根力量声音的表达,它帮助人们去更关心这个世界,关心“大家都关心”的事,它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刻。但从热搜上看世界,未必一直靠谱。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干事创业,最终都要回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朴素的几个字上去。若想真正了解这片土地和上面的人民,了解当下发生的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不可或缺的真功夫。

毛泽东同志说过,调查研究“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他还指出,要和群众做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使人家讨厌。正因为深入基层广交朋友,调研对象往往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种谦虚向群众学习、探究真情况真问题的态度,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显得更加必要。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

说到底,互联网热搜就是一种畅通并拓宽各方表达想法的渠道,它应该是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更全面、真实的情况的工具,而不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茧房。

栏目主编:朱珉迕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