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法院判决下班时间开会培训算加班要给钱!“打工人”疑问:那回工作微信算吗
分享至:
 (3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闲乐 2024-01-18 19:41
摘要:“隐形”加班让不少“打工人”叫苦不迭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上海一家公司因频繁要求员工晚上下班时间参加策划会、周末去外地参加培训,被员工诉至法院索要加班费。法院审理后,判决公司支付员工平时延时、休息日加班工资1.2万余元。

当前,各种8小时工作制之外的“隐形”加班让不少“打工人”叫苦不迭。因此,本案判决后,引发了广泛关注。下班后哪些行为实际上已构成加班,回复工作微信算吗?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本案主审法官及其他法律界人士。

问:休息时间用人单位组织开会、培训算加班吗?

答:开会、培训实际上是用人单位为顺利落实工作而进行的活动,一般由管理者发起、组织、安排,若占用了员工休息时间,应当计入加班时间。对于非工作时间的会议、培训,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员工补休,不能补休的应支付加班费用。

问:下班之后频繁在工作群回微信,也算加班吗?

答:现代社会利用微信进行工作沟通和交流较为常见,对于非工作时间仍未“离线”的员工是否属于加班,应虚化“工作场所”概念,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提供了实质工作内容来认定。

如果劳动者付出了实质性劳动内容,或者使用微信社交媒体工作的情况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特点,明显占用劳动者休息时间即使劳动者不在工作场所,也应当认定为加班。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某酒店一名高管被要求每周五、周六深夜在微信工作群中打开汇报工作成果,法院判决认定为加班,判决酒店支付2.4万元加班工资。

反之,如果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以外利用微信聊工作时只是简单沟通,具有临时性和偶发性,而且在聊天的同时并未影响自身休息,未打扰自己生活,则不能认定为加班。

问:“隐形”加班的加班时长如何计算?

答:一般来说,加班事实和加班时长需要由劳动者自行举证。开会、培训相对简单,劳动者可以通过会议通知、培训通知、考勤记录、签到情况等证明加班事实和加班时长。

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加班时长计算起来则相对复杂。这段时长往往难以客观量化,且劳动者在回复时亦可从事其他生活活动,因此司法实践中,一般不会以聊天的全部时长作为加班时长,而是酌情进行调整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