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为何专门调阅这部书?|二轮修志谈②
分享至:
 (15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为松 2024-01-16 06:21
摘要: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

【编者按】历时12年,上海市二轮修志工作圆满完成,218部共3.21亿字的志书成果全部出版。志书全面记述1978—2010年上海市行政区划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二轮修志的重要意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了6篇文章,邀请不同领域专家以笔谈方式对志书的编纂过程、主要特点、理论价值等进行介绍和阐释。“思想汇”栏目连续刊发,今天推出第二篇。


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连接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下与未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旧志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

读方志之记述,寻哲学社会科学之过往。地方志既是“一方之全史”,也是一地之“百科全书”。如果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那么阅读当地的县志、府志,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指出:“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在浙江工作时,他曾到浙江各地考察,白天调研,晚上查阅市志、县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他还专门要求调阅《上海通志》,以全面了解上海。

地方志包含了大量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记载着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来龙去脉,也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养料与基础支撑。上海社科大师张仲礼在《中国绅士研究》中,就利用大量地方志资料,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绅士阶层人数、收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在上一轮修志中,张仲礼还担任《上海社会科学志》主编。这部志书记录了近代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兴起与发展的历程,为我们了解、认识和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有益资料。

增方志之卷目,展哲学社会科学之成就。在二轮修志中,上海市社联承担了《上海市志·科学分志·人文社会科学卷(1978—2010)》(以下简称《社科志》)的编纂任务。在市地方志办公室全程指导下,在全市社科界的共同参与下,经过7年的努力,于2021年正式出版。全书共170万字,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情况。

在改革开放大潮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站在时代的潮头、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解答时代提出的问题。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具有突破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其中不少直接推动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比如,1984年张薰华撰写的《论社会主义经济中地租的必然性》,在国内首次提出土地有偿使用的观点,为国内建立土地批租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社科志》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成就的生动教材,是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用方志之成果,促哲学社会科学之发展。经过12年的努力,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已全面完成,除了《社科志》外,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编纂出版了专志,在学科建设、学术活动等方面记载了大量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相信这些志书的编纂出版,必将激励上海社科界弘扬优秀传统、传承治学精神,继续书写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发展篇章。

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社科理论的重镇、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理应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多智慧,推出更多彰显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上海特点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社科普及产品。市社联将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更加自觉地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并自觉贯彻落实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作者为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