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第28期解放书单|《转折》:在历史现场书写转折的胜利密码
分享至:
 (5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建刚 2023-12-23 07:55
摘要: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圣地。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就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延安,瞻仰延安革命旧址。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

刘统教授著作《转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以下简称《转折》)就是一本能够让人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的佳作,值得推荐。

在陕北的13年

从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中共中央正式落脚陕北,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到1948年3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北上,离开陕北,中共中央在陕北前后长达13年。这13年,是中国共产党由败转胜、由弱到强的13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蕴含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密码,可以书写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年份很多。刘统教授选择1947年作为主题,并以“转折”命名,想来一是同刘统教授已经完成的系列著作形成一个整体,补上其中一环,以期完成刘统教授对中共党史的全面、连贯的展示。在此之前,刘统教授已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多部党史著作,包括《火种》《北上》《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中原解放战争纪实》《中国的1948年》等。二是对194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已经出版的诸多党史著作虽有涉及,但尚无一本专著作详尽的叙述。因此,也可以说,刘统教授的这本著作是开拓国内这一领域的第一本专著。

“事出有据、言出有因”是刘统教授党史著作的特点,受过严格史学训练的刘统教授非常注重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运用,新著依然鲜明地保持了这个特点。“在写作过程中,我尽一切可能搜集资料。时代的发展,历史档案的公布,给我的研究创造了以往没有的条件。”《转折》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作战报告、当事人日记和回忆录、隐蔽战线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国民党方面的历史资料,收录近百幅历史照片和战场形势图,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

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讲到1947年的中共中央在陕北,首先想到的就是延安保卫战。据胡乔木回忆,1946年在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敢不敢同国民党开展战略决战,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下的决心之一。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悍然违背全国人民热切期望和平、民主的愿望,撕毁“双十协定”,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作出重大的抉择,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受挫后,重兵进攻山东解放区和中共中央机关所在的陕北解放区。

当时,陕北战场双方的力量对比是,蒋介石集中了胡宗南等部34个旅25万兵力,而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地区能够迎击胡宗南进攻的军队只有6个旅共计2.6万人,兵力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一时间,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面对在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处于优势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从全国战略的大局考虑,审时度势,作出了中共中央机关分成两路的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一支精干队伍不过黄河,留在陕北坚持斗争;刘少奇、朱德率领大部分机关干部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去河北。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留在陕北,树立榜样,增强了解放区人民的信心,吸引住胡宗南部队主力,为其他解放区的胜利创造条件;同时,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动撤离延安”。

刘统教授以大量的往来电报,详细披露了毛泽东说服党内同志、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内情。当时,很多干部和战士对撤离延安很不理解。毛泽东对参加保卫延安的部分指战员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历史确实如毛泽东预判的一样,在主动放弃延安后的一个半月里,西北野战军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蘑菇战术”,同比自己多达10倍的国民党军队从容周旋,三战三捷,消灭国民党军14000多人,拖住了胡宗南这支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部队,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并为西北战场和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8年4月22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陕北解放战争仅仅用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就实现了伟大的转折,真正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

昭示了最终的必然结局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1947年中国革命形势时,作出新的断语:“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转折》一书,讲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历史,其主题当然是围绕延安保卫战。刘统教授是军事史专家,讲述军事战役的胜负转换是刘统教授的擅长,在书中,刘统教授以大量的史实,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详细讲解了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一年一个月零三天的延安保卫战中,同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周旋作战,对“保卫延安”的重要战役,如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宜川等战役,都作了详细的描述,不仅介绍了双方的决策过程和战役的经过,同时,对双方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作了说明和分析——我军意志统一、步调一致和国民党相互猜忌、钩心斗角的对比,昭示了最终的必然结局。

更多的是精彩“文戏”

同时,作为一本以中共中央为主题的著作,刘统教授不惜笔墨,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重点描述了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在陕北转战过程中,对全国形势的分析和对战局的运筹和决策,对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作出许多战略决策的历史背景作了介绍。可以说,本书呈现的不仅是“武戏”,更多的是精彩的“文戏”。

例如,在1947年7月召开的小河口会议上,中共中央经过研究,作出三路出击,外线作战,在解放战争中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实现战略转移的决定。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从而使全国战场形势开始发生扭转。

又例如,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第一次提出“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民解放军开展了“三整三查”整军运动,总结了我军十大军事原则。同时,提出了许多在取得中国革命最后胜利后实施的重要政策,包括实行土地改革、新解放区和城市政策,团结民主人士等。特别是1947年12月在杨家沟召开的“十二月会议”,提出了打倒蒋介石集团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的纲领,为夺取全国胜利作了充分的准备。

人心向背是关键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军事战场上的此消彼长,更取决于人心的向背。从最初估计可能用五年时间打败蒋介石集团,到最后仅仅用三年时间就取得全国的胜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孔子曾经说过“足食、足兵、民有信”,把人心的向背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根本。在《转折》一书中,刘统教授用大量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全心全意团结和依靠人民、取得胜利的过程。

在决定留守陕北时,毛泽东也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困难,但毛泽东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陕北的群众是毛泽东能够信任和依靠的力量,这也充分印证了当年陈嘉庚、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在延安看到的中国共产党同人民血肉相连、同甘共苦的新气象,得出的“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

在延安保卫战中,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同国民党胡宗南军作战,无论力量还是装备,都处于劣势,能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取得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的支持,是陕北和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困难的条件下,献公粮、抬担架、出战勤。全书用大量的史料说明了人民战争的历史意义,从而使读者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厘清错误,还原历史

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作者以自己的深邃洞察对史料的把握。《转折》是一本史实扎实的书,也是一本用心丈量出来的书。全书秉承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不仅充分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更在于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作出自己的辨析,厘清了许多错误,真实还原了历史。

“宽处可走马来,密处不容针”,在全书的谋篇布局上,既有大江大河的恢宏史诗,又有潺潺淙泉的细语诉说。为本书的写作,作者两次沿着当年的线路,走进历史发生地,切实去体会当年历史发生的氛围。书中许多精彩的点评,都是作者在历史现场的感悟,也就是作者在后记中提出的,希望能够站在历史的现场写作。从这个角度衡量,《转折》一书,不仅是作者在历史现场的独特呈现,也把读者带入了历史现场,确实是一部史学佳作。(作者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转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

刘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王一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