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史上最贵一泡尿”,“青岛啤酒小便事件”带来警示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23-11-03 07:07
摘要:哪怕是一件小小的质量负面事件,都可能在舆论场上引发“蝴蝶效应”,最终给企业和品牌造成沉重打击。

11月1日晚,“平度发布”通报了联合调查组针对“青岛啤酒三厂小便事件”的调查情况,确认在货车车厢内剩余少量麦芽需进行人工清理时,装卸工人崔某某攀入货车作业并在车厢内小便。目前该涉事装卸工人已经被行政拘留。此外,青岛啤酒也公开向消费者致歉,并发布了围绕此次事件所采取的整改措施。

从10月下旬开始,“青岛啤酒三厂小便事件”的相关视频就在网络传播发酵,在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受相关舆情影响,青岛啤酒股价波动,在一些地区的市场销售遇冷,在经济方面蒙受了巨大损失。除此之外,由于“小便事件”的恶劣性和敏感性,青岛啤酒的商品信誉、品牌形象也大受打击,后续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舆论甚至把这次随地小便称为“史上最贵一泡尿”。

“小便事件”带来的教训惨痛而深刻——作为百年品牌,青岛啤酒久经市场考验,历来声誉良好。作为啤酒产品,青岛啤酒在国内外市场都广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无数人用匠心打造的产品质量、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品牌形象,却由于外包业务工作人员的“一泡尿”而遭受重创。

青岛啤酒纯属冤枉吗?恐怕也不尽然。一起舆情事件的发生可能具有偶然性,比如在此次“小便事件”中,当事司机和装卸工人之间的口角斗气、工人的随地小便、行车记录仪的拍摄记录等一系列事件要素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偶然背后也不缺必然。作为一家食品企业,青岛啤酒没有严格落实全流程质量管控,在原材料运输这个重要环节存在重大监管漏洞。而且,企业外包业务向来都是质量问题易发、频发的环节,作为一家知名企业,更应该对此慎之又慎、严格监管。外包业务工作人员竟然在食品原材料装卸现场随地便溺,如此低劣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充分暴露了涉事企业在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方面的严重失职。如果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改变,“爆雷”恐怕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商品信誉、品牌形象因质量事件而遭受重创,有类似教训的企业当然不独青岛啤酒一家。早些年,一些知名的奶业企业、奶粉品牌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彻底陨落,甚至整个国产奶业的声誉都因此蒙尘。近年来,在震惊全国的“土坑酸菜”被曝光之后,一些食品企业、方便面品牌也大受打击,市场口碑长期面临困扰。这些案例与此次青岛啤酒“小便事件”一样,都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值得所有生产经营企业、商品服务品牌认真汲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少市场案例都足以说明,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格局下,舆论监督、舆论压力对于市场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哪怕是一件小小的质量负面事件,都可能在舆论场上引发“蝴蝶效应”,最终给企业和品牌造成沉重打击。在这样的市场形势面前,那种寄希望于质量问题不要“爆雷”,或者“爆雷”之后通过及时“公关”“灭火”,把其对市场的影响“扼杀”在萌芽状态的侥幸心理都应该摒弃。在信息高速流动的传播格局下,“雷”难防,“火”更难灭。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日新月异的市场考验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恪守“市场经营、诚信为本”的原则,坚守对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权益高度负责的初心,全面、全程落实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切实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从根源上防范、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而这,也才是长期维持品牌美誉度、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道、正途。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