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文史|话剧演出说明书:管窥上海近代文化史的别样载体
分享至:
 (8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马天元 2023-11-12 16:31
摘要:近代话剧演出说明书记录了近代上海的文化变迁,丰富了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涵,书写了精彩的社会文化史。

当观众走进剧院时,最先看到或拿到的往往是一份演出说明书,这份演出说明书既让观众了解了剧目的基本信息,也令观众对即将呈现的戏剧舞台充满期待。演出说明书不仅是话剧演出的“附带品”,更是在时间上延续了话剧的生命,在空间上拓展了文化想象的维度。它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艺样态,也是凝固了的文化符号。

什么是话剧演出说明书

所谓话剧演出说明书是由演出单位向观众提供的关于话剧演出信息的宣传册或宣传单。话剧演出说明书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观众了解演出信息的功能性需求。在话剧诞生之初,所演出的剧目大都是新编或根据外国戏剧改编的,当时大部分观众因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对话剧的演出剧目是比较陌生的,对剧情内容和演员也基本上不熟悉。为了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演出的内容和背景,能对所演剧目有初步了解,在演出时便需要印制一些介绍剧情和演员的宣传单,宣传单在剧情介绍部分通常印有“说明书”等字样,“说明书”这一名称便由此流传至今。

话剧演出说明书和旧时戏曲演出的宣传单有着相似之处。旧时戏曲演出的宣传单被称为“戏单”,是戏曲演出组织为了传播演出信息,方便观众了解戏曲演出剧目的宣传单,内容包含演出剧目名称、演员姓名表、演出所在戏园、演出时间等信息。

话剧演出说明书一般主要包含演出时间、演出地点、演出团体名称、演职人员名单及介绍(其中包括角色与演员的对应)、剧情概要(又称“本事”)、演出预告、剧团介绍、剧评、注释、插图、插曲、花絮等。可见,演出说明书的内容要比传统戏单丰富,并非只是关于演出信息的简单宣传。尽管说明书是演出的“前置环节”,但却是整个演出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话剧诞生之初甚至起着一定的文化启蒙作用。

上海是中国话剧的发源地,第一张上海话剧演出说明书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剧目虽然无法考证,但早期上海话剧演出中出现说明书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由于演出说明书有着及时性和同步性等特征,因此也是最接近当时演出的一手资料,能够还原演出情况,使演出说明书能够产生跨越时空的历史记忆。

演出说明书是中国话剧发展的历史见证

近代上海是中国话剧的中心,见证了中国话剧发展的历程,演出说明书的演变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话剧发展过程。

早年上海话剧演出团体大都是由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自发组织的,财务状况一般都不宽裕,主要依靠票房收入维系生存,所以编印的演出说明书往往比较简约质朴,内容一般仅包含演出信息等基本要素,通常很少有广告,即便略有广告,往往也在不显眼之处,且大多是一些与演出相关的书刊广告而非商业广告。为了尽可能地吸引观众,话剧演出说明书大都标注提供茶水、热毛巾等服务。可见,在话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演出说明书和旧时戏单的差别不是特别明显,在某种程度上还延续了当时戏曲演出编印的戏单的风格特征,也反衬出早期话剧的观演特点。

直到20世纪30年代,话剧演出开始成为市民社会娱乐的主流之一,模式的创新引发了资本的关注,使得演出说明书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特点是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广告。主持上海戏剧协社的应云卫开创了利用商业资助演出的模式。1930年上海戏剧协社演出的《威尼斯商人》是第一次出现大量商业广告的演出说明书,该说明书制作十分精美,总共22页的说明书,商业广告足有18幅之多。由于有了商业赞助,让上海戏剧协社具备足够财力制作更为精美的服装、布景和租借高档剧场。《威尼斯商人》的演出租借了当时著名的中央大戏院,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使话剧艺术进一步走入市民文化生活中。正如该说明书中所写到的:“戏剧运动的成功,一半靠剧社的努力,一半还是要靠社会的鼓励和赞助。”这份演出说明书见证了中国话剧迈向大众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关键一步。上海戏剧协社的这一做法也为之后的许多剧团所效仿。

20世纪40年代,随着日军完全占领上海后带来的电影业的萧条,资本开始大举进入话剧市场,把上海的商业化话剧演出推向了高潮。当时不少商家把目光瞄准具有一定消费潜力的话剧观众,那时几乎所有制作精良的话剧演出说明书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当时的职业剧团也十分注重演出说明书在商演竞争中的宣传功能,增加了演员介绍、名家点评及演出场景等内容,使演出说明书更加充实丰富。同一个剧目有着不同版本的演出说明书,既有制作精美的高价版本销售给观众,也有黑白印制的简易单册低价出售或免费赠予观众,说明书也成了演出商业运作的组成部分。话剧团体的职业化使演出融入文化消费市场,上海话剧演出逐步迈向成熟,话剧演出说明书则是见证这一融入和成熟的重要媒介。

演出说明书蕴含独特的人文信息

除了显而易见的演出信息和广告内容外,仔细观察话剧演出说明书,与同期的戏单作比较,还可以品味出一些独特的人文信息,从细微之处探赜到不少近代上海演艺领域价值观念嬗变的印记。

话剧演出说明书除了剧名之外,首先刊登的是剧团名称,突出的是演出团队;其次是编剧和导演,突出的是以导演为中心的演剧制度。而同期戏单上最醒目之处通常是一连串的演员名字,突出的是演员个体。

话剧演出说明书上的演员排列顺序一般根据出场顺序排列且字体一致,即便是跑龙套的演员也一视同仁,体现了一种合作和平等精神。而同期戏单在演员排列、位置及字体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戏曲名角往往字体最大,一般在最中间、最突出、最显眼之处,十分引人注目,其他演员则依次排列,如“众星捧月”一般。有的戏单还把头牌或名角的姓名加粗,或用另外的字体显示,以区别他人,体现了旧式戏曲演员之间地位尊卑的等级观念。

话剧演出说明书一般对参演的所有幕后人员都会按照职责分工予以刊载,如舞台监督、设计、化妆、装置、效果等,体现的是集体创作成果。而同期很多戏单大多仅刊登戏曲演员的姓名,虽偶有乐队成员的名字,但对参演的其他幕后人员通常只字不提,侧面反映出旧式戏曲“重前台轻后台”的观念。

可见,近代话剧演出说明书和戏单上体现的人文差异倒是呈现出了别样的“群己之辩”。话剧演出说明书的内容重“群”之协作,注重团队意识,彰显了一种平等观念。传统戏单的内容重“己”之突出,注重个体作用,更多突出的是“名角”地位。

话剧演出说明书与戏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能从当时话剧与戏曲的演出特点上窥知一二。对于话剧中的同一个剧目或角色,不同的剧团、导演和演员均可按照自己对剧本或角色的感悟去把握,即便展现出不同的演艺风格,观众也大都不会提出异议,彰显了一种艺术自主性和创造性。传统戏曲演出十分重视演员的作用以及流派传承。一出戏或一个角色,演员是相对固定的,名角更是如此。他人反串表演基本上既不能被观众所认同,也无法被原角色的演员所接受,体现了演出内容和角色的稳定性。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当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旧戏的改造,在戏曲演出中引入了话剧演出的方法,上述现象已经得到了改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四十年代的戏单在编排上也开始借鉴话剧演出说明书,如有些戏单增加了“本事”(即剧情概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戏曲改革运动后,戏曲演出戏单在样式和内容上更是全面学习了话剧演出说明书上的构成要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话剧的演出理念对传统戏曲演出的影响。

话剧演出说明书与戏单蕴含的观念差异折射出了社会风尚的变迁,既是近代中国伦理启蒙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也是近代中国道德革命投射到社会伦理层面的些许缩影。小小的演出说明书成了管窥近代上海人文风貌变迁的独特载体。

话剧演出说明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话剧演出说明书是重要的史料文献,对完善戏剧史、近代文化史及社会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话剧演出说明书丰富了戏剧研究的文献基础。比如,目前关于演剧人员的研究多是围绕其成名之后的演艺经历,而早期的艺术生涯往往不被重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相关史料所致。话剧演出说明书则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因为话剧演出说明书对所有参演者以及幕后工作人员都有记录,不少演员和导演成名之前跑过龙套、做过幕后,仔细研究各个时期话剧演出说明书中记录的人员信息可以相对完整地还原演剧人员的艺术生涯。另外,近代不少话剧演出因各种原因没有剧本流传下来,话剧演出说明书上的剧情概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话剧演出说明书是反映近代上海社会日常及文化生活的原始记录。话剧演出说明书不仅是记录演出信息的媒介,同时刊登其上的其他信息也折射出近代上海的市井日常,反映了市民的观剧兴趣和特点,侧面印证了上海的风貌变迁,勾画了上海市民娱乐文化生活的图景,是一种特别的社会文化符号。

话剧演出说明书的文献整理是完善近现代上海文化史料的重要一环,但其收藏往往较为分散,如能进一步系统化地整理出版,一定能大大丰富话剧演出史和上海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文献基础。

总之,近代话剧演出说明书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历史价值,是上海文化生活的特殊介质,记录了近代上海的文化变迁,丰富了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涵,书写了精彩的社会文化史,展现了别样的文化风貌。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