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告别的一切》
路内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年3月24日下午,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家路内凭借《雾行者》,与东西的《回响》、王尧的《民谣》、余华的《文城》、迟子建的《烟火漫卷》同获本届施耐庵文学奖,他也是本届获奖者之中唯一的70后作家。
授奖词
《雾行者》是路内的第七部长篇小说。小说以“雾”为1998到2008年的世纪之交赋形;以“行者”指认江湖儿女们;最终以文学命名小说家理想的“当代英雄”。《雾行者》,路内犹存的青春热血灌注即将到来的沉潜中年之思,从混沌的时代萃取和发明小说的结构,已然将年轻一代作家的小说审美拉升到新的高度,再次证明路内作为优秀小说家的能量和爆发力。
2022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路内新作《关于告别的一切》,本书是路内继《雾行者》之后不到2年即完成的长篇新作。在这本新作当中,路内书写了一场被时代催迫的人生悲喜剧。如果说《雾行者》是“路内犹存的青春热血灌注即将到来的沉潜中年之思”,那么,在《关于告别的一切》之中,我们将看到这“沉潜中年之思”被书写到了极致。
这种“沉潜中年之思”其一表现在本书最为凸显的主题之中——爱情,一本关于爱情的书。钟岚、周安娜、叶曼、程医生、廖美琪……在本书当中均和李白发生过情感联系,但四十有余的他依旧孑然一身。他每一次的爱情故事都在塑造他的形象,同时他又不断强调“把一手烂牌打到底”的爱情宣言。这种矛盾的精神困局不仅构成了路内标志性的反讽状态,更是形成了重逢与告别之间这个主题的张力。换言之,路内用许多情感开始到结束的叠加,在思索何为理想的爱,以及何为爱的能力。
除了爱情,父子也是“沉潜中年之思”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路内在谈到父子关系的时候,借用李一白对当下虚构世界当中产生的“心灵激荡”“和解”惯例表示了抗拒。因此,路内无意在小说中制造概念化的父子冲突,力图将“父亲”和“父权”分置而论,最终以人至中年的儿子,理解了人在中年时的父亲,使“父亲”这一符号从隐喻恢复为具体的人。儿子在父亲患阿兹海默症之后,与在世的父亲展开了灵魂意义上的漫长告别。
形成这种对爱情、父子关系的透视,离不开作者对时间的凝视。路内通过不同的视角转换,以短章节的跳跃式结构书写三十年的长时间轴故事。他让个人的成长和时代的变换融合,让小人物步入大秩序。这不仅体现了一种经验性的成长史,更是作者本人对于整体社会的观照与体察。
与叙事沉郁简洁、奇迹故事纵横大半个中国的广角式前作迥异,《关于告别的一切》回归了路内标志性的调侃、反讽风格,有意将书写空间限制在街头巷尾之间,以一个生活在小城镇的作家李白为主人公,讲述此人从十岁到四十五岁的感情经历。小说书写过去年代,题材也多为日常花边、闾里见闻——用作者的话说,是“换了以往都不愿意捡拾的故事”——却凭借纯熟的小说技艺,随意挥洒、收放自如的语言组合,与繁复的形而上思辨,达成了一部颇具闪光之处的作品。
《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丁帆在《南方周末》年度推荐书单中评价《关于告别的一切》:
“
我一直认为路内小说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工业题材作品百年来在人物塑造上扁平化、概念化和依附性的陈规陋习,让故事生动起来,让人物丰满起来,让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那是从自然主义到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塑像描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路内不是“与往事干杯”,而是在告别过去的“我”,把自己置于时代书写的前沿,在“大写”和“小写”的人物中寻找当下“人”的来路和去处。
“
这部长篇小说几次易名,不仅仅是作者在现实面前的彷徨和犹疑,“非一切之物”让作者进入形而上的哲思之中,并且将它表现在形而下的故事与人物之间,我以为这是作品飞升的一个大气象,是在思想和艺术表达之间构筑一座美丽的桥梁,这是成熟作家的明智之举,这是“路式”小说的一次突进。
“
爱情史、年鉴史、成长史、变迁史、罗曼史,甚至是痛苦史,均在李白这个小人物身上折射出历史的年轮和生活在底层的艰辛,李白这个历史上大文豪的名字戴在这个近乎于渣男的人物头上,便具有了更多反讽的意蕴。李白是谁?他是作者的代言人吗?我以为他只是一个从生活缝隙中无聊的轻声呐喊者,是一个“把一手烂牌打到底”的灵魂游走者,是当代的“零余人”,尽管他的声呐微弱,却发人深省。
“
这部仍然弥漫着工厂生活背景的作品是值得一读的杰作。
如果说《雾行者》是路内以“犹存的青春热血灌注即将到来的沉潜中年之思”,《关于告别的一切》则是路式小说的一次突进。
本书出版后,其技法和风格的创新亦引起了媒体和评论界的普遍关注。大致归纳为如下四点:
首先引起多方评论者注意的,是小说中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合并使用。小说整体是第三人称叙述,但作者舍弃常见的功能性讲述和准确到位的心理活动,取代以句法本身来处理人物的情感、创伤、意识形态,让李白的“我”跳出来讲话。用类似话剧人物独白的叙述尝试,达成一种含混的、双重的语言效果,使得小说既有叙事者的揶揄,也有主人公的自嘲。
其次,小说中频繁运行的抒情既是抒情本身,也是反抒情的。从而在小说晓畅明了的同时,确保了语义仍然是多重的、歧义的。
第三,本书是以短章节的跳跃式结构书写三十年的长时间轴故事。
最后,嘲弄而自嘲的“路式”笔法、吴方言的巧妙运用,塑造了李白这位具有典型江南一带地域特色的平民知识分子,为我们的文学在熟知的“京味调侃”之外,别开生面地创造出一种“包邮区幽默”风格。
有关爱情,有关岁月,具备鲜明作家特色和艺术魅力的《关于告别的一切》是作者带着温和与从容所创作出的佳作。
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马泽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