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来临,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了。
当科学与中国年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这个春节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科学老师刘依婷一起来用科学玩转中国年吧!
刘依婷
高级教师,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师训主任,区小学自然学科带头人、区小学自然学科种子基地主持人,曾获全国优秀校园气象科技辅导员、上海市园丁奖、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版块一:历法上的中国年
明明:今年过新年可早了,1月21日就是大年三十——除夕夜了!
强强:过新年应该是1月1日吧?为什么中国会有两个新年呢?为什么每年的除夕夜日期都不一样呢?
科学大揭秘
其实什么时候过年跟太阳、地球和月亮相关,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元旦节1月1日是按阳历来算的新年。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中国年——春节是按农历来算的新年。
什么是农历呢?农历是不是就是阴历?
其实,农历和阴历的确很相像,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但是它们也有很多不同。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以月相的变化为周期来进行计算。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完全见不到月亮的那一天叫“朔日”,也就是每月初一。
这个周期大约是29.53天。那么以阴历来算,一年就有29.53*12个月=354.36天。
这与天文上常用的“年”365.25天相比,少了11天。
因此,如果单纯用阴历,历法将无法对应四季轮回,根本无法指导农事。
为了避免这个尴尬的问题,我国的老祖宗就使用了农历。
通俗来讲,农历≈阴历+闰月+二十四节气。
中国的农历既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又结合了阴历,加上设置“闰月”和补充二十四节气,形成了“阴阳合历”,农历通过这种方法解决了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而不能反映季节和气温变化的问题。
建议对历法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阅读相关的科学书籍。
比如《月亮日记》就是一本很不错的科学绘本。
跟随书中的小男孩小迪一起坐着自己设计的飞船飞到太空和月亮互动,经历一次完整的从峨眉月到满月再到峨眉月的月相变化过程。
这本绘本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制作。让我们把不断变化的月亮撕下来进行粘贴,制作一张月相变化大挂图吧!
书名:《月亮日记》
作者:九寻(著/绘)
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
适合年段:3岁-10岁
《飞越太阳系》也推荐大家阅读,跟着书本一起登上飞往太空的火箭,探索人类的太空家园,发现更多关于天体的知识。
扫描书上的二维码,有音频、图文、动画视频、AI互动答题等各种有趣的体验,让天文科学知识更加生动。
书名:《飞越太阳系》
作者:焦维新(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适合年段:7岁-14岁
版块二:舌尖上的中国年
有一种回归,叫做回家;有一种团圆,叫做年夜饭。年夜饭作为春节的重头戏,不仅仅是一顿饭这么简单,它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传承着中国人对于一家人团团圆圆、欢聚一堂的渴望。
明明:在我北方老家,腊八意味着快要过年了,也都到了要开始剥蒜制醋,泡腊八蒜的时候啦! 我爷爷奶奶常说,“腊八蒜一泡,腊八粥一熬,年就到了。”
强强:为什么白色的大蒜瓣泡一泡就会变成碧绿色的呢?
美食制作——腊八蒜
1、准备制作腊八蒜的原材料:
大蒜250克左右,米醋300毫升,白糖3克;
2、把大蒜剥去外皮,掰成小瓣,再把每颗蒜瓣上的皮剥干净;
3、把剥好的蒜瓣放入可以密封的容器中,加入白糖;
4、倒入米醋,米醋的量大约要能漫过蒜瓣;
5、拧上盖子密封,放入冰箱或者家里比较冷的地方;
6、耐心等待,观察蒜瓣的颜色变化。
科学大揭秘
腊八蒜变绿是因为它在腌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
大蒜中含有大量的含硫活性物质,这些含硫物质在寒冷条件下经蒜酶的催化产生了蒜绿素和蒜黄素,两种色素的结合可以令大蒜显示出鲜亮的翠绿色。
除了腊八蒜,我们生活中能见到很多食物变色的现象,这里面也都包含着化学知识。
比如营养丰富的紫甘蓝,与不同的食物烧在一起会变幻出不同的颜色。
亲爱的小朋友们,赶紧试试看,为今年的年夜饭添上几道自己制作的幻彩大餐吧!
版块三:指尖上的中国年
“爆竹声声除旧岁”,燃放烟花爆竹是最能烘托春节气氛的传统习俗了。尤其是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候,爆竹声震耳欲聋,喷放的烟花绚烂夺目,把节日的气氛推上高潮。
可现在为了避免污染,很多地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让我们用家中最常见的材料做科学小实验,让美丽的烟花在大家的妙手中绽放,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指尖上的中国年”,感受科学中的浓浓年味儿!
科学实验一:纸杯礼花弹
实验器材:
纸杯、橡皮筋、气球、彩纸、美工刀、剪刀等。
实验步骤:
1、 用美工刀切开纸杯的底部;
2. 将气球底部进行修剪,套在没有底的纸杯上,并用橡皮筋进行固定;
3. 剪一些碎彩纸片放入纸杯中;
4. 向后拉气球,手松开的同时彩色纸片就弹射出去了;
5. 收拾实验材料。
科学大揭秘
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在实验中,我们用力向后拉动气球皮,改变它的形状;松开手撤去外力后,气球皮恢复原来的形状过程中产生了弹力。
“砰”的一声,弹力将五颜六色的碎纸片弹出,形成了绚烂的礼花弹!
科学实验二:牛奶炫彩烟花
实验器材:
色素、棉签、盘子、洗洁精、牛奶等。
实验步骤:
1. 在盘中倒入牛奶;
2. 在牛奶中滴加不同颜色的色素;
3. 在棉签上挤一些洗洁精;
4. 用沾有洗洁精的棉花棒轻触牛奶;
5. 观察现象;
6. 收拾实验材料。
科学大揭秘
牛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的脂类物质与水不相溶,且密度较小,以一个个“小乳滴”的形式悬浮于上层水域,构成了一层比较稳定的“油脂层”。
而我们在实验中所用到的色素属于水溶性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与水分子迅速“打成一片”。
当色素被滴入牛奶画布中,色素与上层的油脂层“关系疏远”,油脂在上,色素在下,我不睬你你不睬我。当我们将蘸有洗洁精的棉签轻触牛奶画布时,粘稠的新朋友打破了画布原本平静的场景。
洗洁精是个“两面派”,一边和颜料做好朋友,一边又和油脂做好朋友,使液体内部发生变化。
画布中的三者开始发生剧烈的“争吵”,牛奶就开始翻搅起来了,产生了曼妙的图案和美丽的线条。
科学实验三:福气水中飘
实验器材:
油性笔、陶瓷勺、大小合适的碗、清水等。
实验过程:
1. 用油性笔在陶瓷勺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2. 将陶瓷勺轻轻地放入水中,图案慢慢从勺上脱离,漂浮在水面上;
3. 重复以上步骤,绘制一幅丰富的新年水中画;
4. 收拾实验材料。
科学大揭秘
用油性笔绘画的图案放在水中形成水油分离,且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新年福气画”。
科学实验四:水中的牛奶烟花
实验器材:
清水、盐、牛奶、色素、杯子、滴管、筷子等。
实验过程:
1. 在水中加入充分量的盐,充分搅拌至融化;
2. 将制作好的盐水,倒入清水中,静置5分钟;
3. 准备三份牛奶,滴入喜欢的色素颜色,将牛奶搅拌均匀;
4. 将带颜色的牛奶慢慢滴入溶液中;
5. 欣赏漂亮的“水中烟花”;
6. 收拾实验材料。
科学大揭秘
清水密度小于牛奶,牛奶密度小于盐水。静置后的溶液,上层为清水,下层为盐水,所以最终牛奶漂浮在溶液的中间位置,形成绚丽的“牛奶烟花”。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当严谨的科学与传统的中国年相遇,既通过庆祝新春的形式展现了科学的魅力,又以科学的姿态体现了传统中国年的多姿多彩。
编辑 | 王佳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