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正月初一,这些事你做了吗? | 我们的节日

转自:上海崇明 2023-01-22 08:13:04

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的第一天,也是现代人的春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大年初一当天,也有着许多流传下来的传统年俗,一起来看看跟你家里的一样吗?‍

早起放开门炮

开门炮是中国传统年俗。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大家都用鞭炮迎接新春,看谁家的响声大,响的时间长,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各式各样的鞭炮、礼花把夜空映得五彩缤纷。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拜年

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 。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穿新衣

大年初一讲究要穿新衣、新鞋,代表着万象更新,新年有新面貌。一些地方还讲究内衣都要穿上红色,寓意着“鸿运当头”。这个习俗尤其小孩子们最喜欢,因为每到过年就会有新衣服穿,在很多地方被保留了下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同时也是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编辑:陈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