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蔓延至今
社会各方积极响应号召,同心抗疫
天使白、志愿红、防疫蓝
在抗“疫”战场彰显英雄本色
有“夫妻心连心,父子齐上阵”
更有“全家总动员”
陈家镇晨光村委副主任顾建球,是村委会最常见的身影,连夜部署、检查防控情况、登记信息、上门宣传,这些都是她的日常工作。有时,接到紧急任务,需要连夜部署核酸检测点、安排好执勤岗位。封控期间,保障居民生活,物资采购、发放等也是她重要的工作内容。“疫情当下,村民的安全和生活都需要村委来保障,我作为一名党员,理应为民解忧,为民解困。”顾建球说。
“我的责任就是守住这片土地,守好这里的村民,保障大家健康平安,我的家人也和我一样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顾建球这样说道。
顾建球的丈夫黄勇是瀛裕瞑园的一名工作人员,得知村里缺少志愿者,他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阻击战,负责核酸检测样本运送、物资采购搬运,成为了村里的“代购员”,人民满意的“服务员”。他们的女儿黄婧琦是今年刚考入崇明区的“三支一扶”工作者,此次疫情的突然暴发,也让这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极速转换身份,作为机关志愿者下沉裕西村。
为满足村内老人用药需求,黄婧琦主动负责村内老人的配药工作,每次配药回去药品都塞了满满一车,瘦小的身体扛着大大的药包,这让她成为了医院的“常客”,居民眼中的“熟人”。
除此之外,黄婧琦还在几次核酸检测工作中,维护秩序、帮助老人登记核酸码,配合扫码等工作。
黄婧琦作为一名新晋基层工作者,从变成大白的那一刻起,使命感油然而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微光聚星河”,时刻准备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一家2001年7月来到崇明,从此一直在这里生活,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家主动请缨,投身一线,做好战疫工作。
黄渝是陈家镇德云村的一名村居工作者,平时主要负责社会救助、团委等工作,从三月初到现在一直都坚守在岗位,时常半夜接到电话就立刻赶到单位开始工作,在核酸检测期间负责扫码,在封控期间负责信息登记、道口巡查、物资配送等工作。
黄瑜的妈妈余海云是陈家镇垃圾中转站的一名操作员,疫情期间,单位同事都被封控在外村,为了保障垃圾中转站的正常运转,余海云主动来当志愿者,负责垃圾清运工作。她每天四点半起床五点钟到岗,有时还在核酸检测期间帮助扫码,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瑜的爸爸黄小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陈家镇生态养护社的普通工人,3月28日开始,他就在封控路口执勤,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践行一名退伍军人的担当。
茅舜靖是一位村级记账中心的党员,3月18日,接到上级通知到协隆村报道,协助村委会完成了核酸筛查4次,并担任道口执勤工作。4月3日,人员调动后回到居住地德云村,继续开展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工作,同时还负责生活物资采购、防疫物资领取等工作。
“回到德云村后,我是唯一一个居住本村的志愿者,考虑到没有通行证出入不便,我每天都是最晚下班,有时一天和丈夫孩子都碰不到面”。
茅舜靖的丈夫陈建豪也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位退役军人。3月17日他就到村委会“双报到”,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在每一次核酸检测工作中,都由他负责样本转运和消杀工作。3月28日,崇明区实施封控以来,他又承担起了为德云村村民换液化气的工作,尽管扛在身上的液化气很重,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心怀家国,服务为民”的使命。
他们的女儿是一名大四学生,目前是裕安小学的一名实习老师,自3月14日居家办公以来,每天上午给学生上网课,下午空闲时间就会到到村委会协助工作人员登记并分配物资。
“或许我们的力量很微薄,但是我始终坚信聚是一团火,虽然我们一家相处时间变得很少,但是,能和他们并肩同行,我非常自豪,这将是我难忘的经历,期待疫情早日消退,我们都能吃上一顿团圆饭。”
此次抗疫工作中,像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
他们舍小家保大家,上演“全家总动员”,
以萤火之光汇聚战“疫”星,
为有效阻断了疫情进一步扩散,
构筑起坚实的防线。
(来源:陈家镇)
编辑: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