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严峻的疫情形势下
不少人都被隔离在家、无法出门
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
但也充满了对工作、生活的焦虑
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还得面对上网课不听话的娃
心情真的是“易燃易爆炸”
今天沪小科请到了大名鼎鼎的
“宛平南路600号”的医生
请她为焦虑开一张良方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治医师张桦说:“要学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坏事变成好事。有的人觉得隔离了就不能正常的去上班了,会觉得很焦虑,很自责。其实在家隔离,也是参与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不如可以在小区里面去参与志愿者,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发热。不搞特殊化,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给一线的防疫人员在造成新的工作负担。也可以放慢生活节奏,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去发现一些原来没有重视的生活中的小美好。”
对于这个病毒,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但是怎么才能做到对疫情的“心理免疫”?
首先,要适当接触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不要整天沉浸在相关的内容里面。要尽量关注事实和数据,客观看待事情,不听从谣言,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要学会识别收到的信息里,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渲染、制造焦虑的信息,避免陷入盲从。
其次,要了解到,如果自己出现适当的焦虑和情绪的低落,其实也是正常的反应,只要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自己能够调整过来也是很正常的。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安慰的方式来缓解情绪,比如运动、听音乐、阅读、写日记等方式,或是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帮助减轻焦虑。也可以和亲人、朋友诉说,相互鼓励来调整负面情绪。
第三,要保证生活作息的规律,尽量避免因为疫情的关系,把整个人的日常生活节奏打乱。保证三餐按时,营养均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如何缓解疫情隔离期间的情绪焦虑?
首先要了解,在隔离期间,出现适当的焦虑,其实也是正常的反应,比如察觉到自己明显的紧张、担心,甚至开心不起来,而且这种情绪的出现是和隔离有时间上的关联。
其次,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在担心?是因为家中的食物不够,还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比如真的担心自己有被感染的风险。如果能理解自己具体担心的内容是什么,那么焦虑情绪本身也会缓解很多,也就会有更好的对应的措施。
另外,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身边所可以得到的资源,来进行一些自我调整。比如说增加运动量,在隔离期间也可以居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说仰卧起坐,俯卧撑,平板支撑,原地高抬腿,瑜伽等等。也可以尝试整理房间,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从疫情相关的内容里转移出来,在整理房间的过程中,也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绪和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和内在的情绪变得更有条理。有空可以尝试设个小目标,去做一些新的挑战,比如说创造一个新的菜品,或者学习一段新的舞蹈,看一本平时没有机会看的书,等等。如果是写作爱好者,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日常的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也可以参与去小区做志愿者,积极地参与到防疫工作中去,也可以了解防疫工作推进的进程,这种参与感也能缓解隔离时期的焦虑。
孩子居家上网课,如何维系“母慈子孝”?
面对孩子们要开始居家上网课,有的家长已经有经验了,毕竟两年前已经经历过一次,有的家长是新手,难免有些焦虑,也是正常反应。家长可以先想一想,究竟是为什么事感到焦虑?担心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伤眼睛?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明确了担心的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来缓解焦虑。我们可以向有经验的家长取取经,看看他们当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么成功解决的。同伴给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另外,也要允许自己有焦虑的情绪,要相信,这种情绪很快就会缓解。家长不妨给孩子两个星期适应的时间,让他们调整过度,也要允许孩子有不适应的反应。如果是年纪偏小的孩子,家长需要帮助他一起来设定学习计划和日程安排,根据学校的上课计划,规划好每天的作息。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家长不如适当放手,利用好这样一个机会,相信孩子会照顾好自己,合理安排,得到成长。保证每天和孩子的沟通,多鼓励。家长在保证孩子生活规律的同时,自己也要尽量做到维持本来的生活状态,该工作工作,该运动运动,以不变应万变,为所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