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春节我值班丨00后列车员杨雅欣的春运初体验

转自:大众新闻 2022-01-30 20:35:07

“我的父亲脚不太好,我的愿望是做父亲的脚。去更远的地方,见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景,然后记录下来把这些故事讲给他听。”说到这些话时,1999年出生的杨雅欣,面庞稚嫩但眼中充满了坚毅。

提及春节,杨雅欣脑海中浮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冬天一家人磕着葵花籽看电视、看春晚。”她是济南客运段广州车队一名列车员,家住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乌拉特前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杨雅欣一家以种植向阳花为主要经济来源,因地理的原因,家里的向阳花每年只能收一季,往年除了卖掉贴补家用的,妈妈都会拿出一小部分烘炒供全家人打牙祭。

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那四通八达铁路线,奔腾的火车和英姿飒爽的乘务员,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立志走出大山的种子。怀着这份对铁路的憧憬,十八岁那年,她报考了郑州市一所铁路专业的大学,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伴随她的,还有妈妈每年亲自炒制、从家乡寄来的葵花籽。在校学习期间,她凭着勤奋学习,努力进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这更加鼓舞了雅欣认真学习和回报祖国的决心。

毕业后她带着妈妈炒好的葵花子以及向日葵般的热心肠来到济南客运段,成为一名列车乘务员。今年的春运是她来到铁路的第一个年头,春运第一天,她早早整理好行装,来到派班室等候点名、测温、班前会、上车等繁琐而有序的出乘前准备工作。繁忙的春运淡化了她的思乡之情,但在她休息的时候,摸着那香包里妈妈亲自为她烘炒的葵花籽,这种思念之情愈发强烈。春运第一个工作餐是在列车上餐车内,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同志们对她的关心使她非常兴奋,虽然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但雅欣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孤独,她将妈妈为大家准备的葵花籽逐一分给大家,将今年家乡丰收的喜悦与大家分享。颗颗饱满的葵花籽磕开后,里面是结实而酥脆的果实,带着一股家乡特有的香气充斥着大家的味蕾。

爸爸和雅欣视频的时候告诉她,她们家从十几亩向阳花种植地已发展到现如今近200亩的种植范围,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村里已经成立了三农信息服务站,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爸爸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手机,在网络平台上直播自己耕种的向阳花不同的花期,加上今年自家的葵花地长势喜人,未等成熟,早有供销商上门订购,国家又给了不少的补贴,全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雅欣细致、认真,每次前往广东的路上都伴随着她阳光般的笑容和周到的服务……”一对夫妇将一封表扬信给了杨雅欣的列车长。这对夫妇的孩子在广东工作,每次春节他们都会在广东团聚,今年他们欣喜地发现了雅欣这个“小蜜蜂”。他们说,去往南方的列车因为她灿烂的笑容而显得更加温暖。杨雅欣服务真诚,工作认真细心并多次受到旅客表扬。她带着家乡人勤劳和热心肠的品质,热情周到地服务乘客。一次,一位乘客因为丢失了贵重的眼镜十分着急,雅欣翻了垃圾桶,边边角角也没有放过,最终将眼镜找回。之后,她又收到了一封“粉丝”来信。尽管才工作一年,她已经得到了很多表扬,这些感谢信可能写到了清洁袋上、可能在信封里、可能是一张小纸条,但无论它们以何种样态出现,雅欣都将它们夹在日记本中,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列车长根据她的表现,将她调整到软卧的岗位上,她积极向上的态度就像家乡的向阳花扎根在辽阔的边疆,始终昂首向着太阳,心中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向往,不断生长。

那些让人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瞬间、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春运工作者、那些给予自己关爱与帮助的乘客和老师,在杨雅欣看来,就像阳光一样,呵护着她这株“向日葵”的成长,也让她继续心向阳光,不断服务旅客,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反哺”社会,这是她力所能及的一种报答方式。于是,这个年轻人决定记录这些光,记录下春运和时代的变迁,记录下一个个社会和国家追求美好生活的厚重故事。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兰慧 通讯员 张明华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欣苁 签审: 刘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