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书香上海 > 文章详情

活动·回顾 |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史记》三十世家的选择逻辑与历史

转自:书香上海 2021-09-20 18:33:06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而成。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更是一部经典的文学著作。9月11日下午,杨浦图书馆“静思讲坛”联合上海图书有限公司、中华书局共同举办“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史记》三十世家的选择逻辑与历史寓意”主题讲座,特邀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陈正宏主讲。

陈教授从“世家三十篇的选点和分布”“例外的孔子和陈胜,何以有资格进入世家”“太史公写世家,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世家作为史书一体存在的意义”四方面逐一展开叙述。

-  讲座完整视频,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

您也可以打开一直播APP搜索杨浦区图书馆(ID:129753019)收看讲座,便于暂停或快进视频,获取更多讲座资源。

世家三十篇的选点和分布

《史记》世家共三十篇。前十七篇“站远了看,他写的都是贵族”,它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描述西周前期到战国末期各主要地方的权力分布与更替,大姓的裂变与融合。后十三篇“翻盘之后,别有一番模样”,描述了西汉前期外戚、功臣和同姓诸侯王三股以家族集团形式出现的政治势力的相爱相争史。

从左至右数,以孔子世家为界,分为前十七篇,后十三篇

例外的孔子和陈胜,何以有资格进入世家

对于有些专家把《史记》列孔子和陈胜列为世家的质疑,陈教授认为,司马迁安排《孔子世家》是希望借助于这样的特殊形式,给春秋那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投注一点理性的光彩。

而安排《陈涉世家》则具有一种隐喻的味道:社会层次向上流动,上流社会和下流社会重逢后的戏剧性变化。陈胜“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呈现了一种典型的平民式傲慢。该篇得以保留,还与汉高祖刘邦个人对陈涉的情感有关。

太史公写世家,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宗旨在他写给友人的《报任安书》中可知:“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对于《史记》的世家一体,陈教授指出,在《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迁把世家各篇的叙录写得比其他四体各篇的叙录详细,大部分还都有一句以“嘉”(赞赏意)字开头的话,其目的就是以历史学家的特有方式,向众人昭示,支撑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除了人的生物特性,还有基于共同文化基因的向善的情感与道德。

世家作为史书一体存在的意义

针对“世家作为史书一体存在的意义”,陈教授说:“中国传统的观念,向来以家族、族属为重;而早期的诸侯大姓,又直接联结着大小不等的邦国和城池。正是靠了世家这一特殊的体裁,上下数千年间,血缘与地缘的复杂勾连,中华民族千回百转的融合之路,才能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巨变,都会淘汰一批旧世家,诞生一批新世家,中国式的政治生态中,各种不同的势力,如何借助家族的力量,角逐高层甚至最高权力,也唯有通过世家这样的文体,才能写得深入而透彻。”

本视频由中华书局提供

阅读古籍,品赏经典,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历史,传承中华文脉和传统文化,还能在反复阅读、反复咀嚼中获得新的启发。

陈老师一个多小时的讲述,吸引了三千位读者在线观看,让大家对《史记》“世家”这一体的选择逻辑和历史寓意有了深刻理解,也激发了读者阅读典籍的兴趣。

未来,“静思讲坛”还将邀请更多名家带来主题分享,与大家一起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

资料: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编辑: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