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文章详情

无症状却高血压3年,17岁少年病因成谜?医生提醒:这类青少年要警惕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5-11-26 18:05:05

“医生,孩子才17岁,血压怎么就一直高?”这天,瑞金医院高血压科张瑾副主任医师诊室来了一对夫妇,带着儿子小宇(化名)焦急求助。

这位即将升入高三的少年,血压升高的困扰已持续3年,从中考到高中,学业压力与血压波动如影随形,直到近期体检血压突破150/62mmHg,才终于重视起来。

01

连续3年血压偏高,却找不到病因

小宇的血压问题始于三年前的中考前夕。当时学校组织体检,14岁的他测出血压150/85mmHg,超出同龄人正常范围。“那时候天天熬夜刷题,模拟考成绩一波动就焦虑得睡不着,以为是压力大暂时的,没当回事。” 小宇回忆,除了偶尔疲劳,他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加上父母忙于工作,便错过了进一步检查的时机。

升入高中后,学业负担更重,小宇常常学习到深夜,每次体检,血压总在140/90mmHg的临界值浮动,直到最近更达到151/62mmHg,爸妈急忙带他到当地医院就诊。“做了很多检查说不清楚原因,血压就是高。”小宇爸爸说,“我们就慕名来瑞金医院了,希望能诊断清楚。”

02

抽丝剥茧逐一排查,精准锁定病因

“青少年高血压有相当一部分为继发性,必须逐一排查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病因,”接诊的张瑾医生并没有急于下结论。青少年血压升高可能与肾脏、肾上腺、甲状腺等器官病变相关,也可能与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密切相关,精准排查是治疗的关键。

首先必需要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可以排除在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包括体检中心)因紧张导致血压暂时升高的情况。随后,张瑾医生为其启动全面检查:肾动脉超声显示双肾血流正常,排除了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这种高血压若不及时干预,会快速损伤肾功能;双肾上腺CT平扫未发现结节或明显增生,结合肾素、醛固酮等激素检测结果,排除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该病会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和低钾血症,引发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还完善了甲状腺功能、血皮质醇节律、尿儿茶酚胺等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排除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高血压继发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则会全面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平衡;库欣综合征会导致代谢紊乱、器官损伤,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嗜铬细胞瘤可能引发突发高血压危象,导致脑出血、心衰等致命后果。结合小宇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医生最终明确诊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因与长期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密切相关。考虑到小宇动态血压结果提示轻度升高,心、脑、肾等高血压靶器官经评估未见受损迹象,故暂未予以药物降压治疗。目前,小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节奏,血压已逐渐趋于平稳。

“青少年高血压与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在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占比显著更高,很多全身性系统性的原发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压升高这一症状,并无其他明显不适,但疾病本身的进展却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伤害。正因为这些继发疾病的隐蔽性强、危害极大,所以必须通过全面排查逐一排除。”张瑾医生解释,只有彻底排除了潜在的严重原发疾病,才能最终确定血压升高的根源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也才能为后续的干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避免因漏诊原发疾病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因误判病因导致治疗方向偏差。临床上不但青少年如此,初发的、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进行高血压继发因素的筛查,以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而那些高血压病程较长,原本血压控制良好,近期血压明显波动的患者也需要警惕,是否在既往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其他加重血压波动的继发因素,导致血压阵发性升高,或者血压居高不下难以控制。

03

青少年高血压不可忽视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认为高血压是成年人的疾病,其实近年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升学压力、肥胖、缺乏运动、高盐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张瑾副主任医师强调,没有症状不代表不用干预,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血压监测,尤其是学业压力大、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青少年,更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血压异常要及早就医,切勿自行用药或放任不管。

青少年高血压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

肥胖儿童或者青少年应该控制控制体重,保证身高发育同时,延缓体重指数上升趋势,降低脂肪含量;

增加有氧和抗阻力运动,减少静态活动时间;

调整膳食结构,减少盐和含糖饮料摄入;

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

若合并靶器官损害、糖尿病或达到中重度高血压,需及时启动药物治疗,且应从小剂量、单一药物开始,个体化用药。

-欢迎转发点赞-

文、编丨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