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精治古镇“前哨”,激活善治“引擎”丨善治长安

转自:绿色青浦 2025-11-26 17:40:11

朱家角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持续探索基层治理创新路径。通过将镇级中心功能延伸至古镇景区,挂牌运营综治工作站,集成“矛盾纠纷前置受理点”“古镇快速调处纠纷工作室”“巡回审判工作站”及“古镇法理堂”等功能平台,集中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确认受理、矛盾调解与执法监督协助等,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落实,构建起景区治理新格局。

高效回应诉求,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朱家角镇在古镇景区设立矛盾纠纷前置受理点,推动区镇两级政法力量及相关部门常态化下沉,整合人民建议、人民调解、信访接待与市民热线等功能,实现景区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我们家的窗户常年不敢开,一开屋里就全是呛人的油烟味!”居住在泗景园弄的王阿姨和李先生来到受理点窗口反映。古镇综治工作站迅速响应,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队、景区办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拉网式排查,形成57家问题商户清单并制定整治方案。通过逐户宣讲法规、明确整改要求,并结合电网升级工程解决电压不足导致的设备安装难题,高效推进整改。历经两个半月集中攻坚,57家商户全部完成整改,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100%。“现在这空气真是清爽多了!随时开窗通风。”王阿姨满意地说。

今年以来,古镇综治工作站秉持“贴心、耐心、公心”原则,累计接待调处各类纠纷162起,涵盖商铺之间、商铺与游客、游客之间等多类矛盾,有效维护了景区和谐稳定。

提升服务能级,助力游客悦享旅程

坚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建立投诉快速处理机制,确保15分钟内响应、24小时内反馈,推动景区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深化,着力打造让游客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

“您好!我的旅行团里一位韩国游客单独在古镇一家餐饮店用餐时,不慎将一只黑色手包遗落在了店里,但不知道店名。包里有他回国所需的护照等重要证件,非常关键。能否麻烦你们帮忙去景区内的餐饮店问问,看看有没有捡到?”今年10月的一天,一位导游致电综治工作站,急切反映上述情况。工作站迅速响应,立即联合景区办、综治大队及第三方特保力量,对景区内的餐饮店展开排查并实地走访询问。同时,依托“古镇商户联盟”机制,在相关微信群中发布寻物信息,充分发挥商铺之间的联动作用。最终,在北大街的一家餐饮店内顺利找到了这名游客的手包。工作站随后通过邮寄方式,将手包安全交还到了游客手中。

当前,朱家角镇正全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打响“中国古镇入境游第一站”品牌。针对外籍游客占比较大的情况,朱家角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度合作,在多语种服务、标识标准化等七大领域推进42个专项,系统提升涉外服务能力与游客体验满意度,有效提升了古镇的国际形象。同时,与上海商学院开展深度合作,聚焦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提升导游服务、咨询引导与景点讲解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水平,推动古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整体跃升。

深化法治引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努力绘就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景区治理新图景,让法治成为古镇最亮丽的底色。

东井街商户小超与小军是邻居,因小超商铺的空调外机正对小军家的冰柜引发纠纷。调解员老陆依据《上海市空调设备安装使用管理规定》指出调整的必要性,在了解相关规定后,小超当场同意挪机。随后,老陆在朱家角“法理堂”也组织了相关普法讲座,大家纷纷表示,此类普法能有效避免“无意违法”,而“法理堂”已成为居民和游客学法、明法、说法的重要平台。

今年以来,朱家角镇依托古镇综治工作站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举办“法润古镇 礼迎天下”法治承诺书签约仪式,运用脱口秀、宣传视频等增强感染力。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就《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草案)》召开专题研讨会和意见征询会,汇聚民意民智。推进人民意见征集,围绕古镇治理重点领域,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累计征集建议71条,一批代表性建议已转化为具体治理成果,如西井街路面修复、全域网格化巡查与延时保洁机制落实、智慧导览与夜游项目加速推进等,构建起“民意集纳-政策转化-治理提升”的良性循环,显著提升了治理精细化水平与服务效能。

资料:区委政法委

编辑:胡小凡

责任编辑:郭苗苗(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