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配套完善吗,滨水空间的商业配套是否充足,城市温度与执法力度如何实现平衡?
11月2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对上海贯彻实施《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的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围绕完善滨水综合交通、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提升商业服务能级、提高滨水公共空间执法效能等话题,向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展开提问,共同为把“一江一河”打造成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名片献计献策。
打造有影响力的滨水空间消费地标
近年来,“一江一河”沿岸涌现出一大批热门地标,如徐汇区的西岸梦中心、静安区的万象天地、黄浦区的洛克·外滩源、普陀区的天安千树等,成为广大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条例》规定,滨水公共空间内应配套提供商业服务,探索有序发展夜间经济、体验经济和步行街业态等。金为民委员提出询问,目前“一江一河”滨水空间部分区段仅提供了一些基础性服务,不少市民游客期待提供更多拓展性业态和特色服务,如何进一步提升商业服务能级?
市商务委表示,上海坚持从重点项目突破打造热门地标,并结合城市更新将工业遗址、城市绿地等城市新空间与商业设施融为一体,打造成为休闲度假目的地和消费新场景。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进一步提升“一江一河”水岸地区地标能级,聚焦一批重点项目、重点规划地区,依托市场主体,发挥社会各方力量,打造有影响力的滨水空间消费地标。
如今,高品质文旅体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并成为消费新热点。一些委员指出,目前“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在系统性、整体性统筹联动文旅资源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各类文旅活动数量虽多,但部分大展能级不足,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江一河”文旅品牌。
市文旅局表示,下一步计划建设“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旅游区,包括提升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复合功能,打造世博、前滩、徐汇滨江文化艺术旅游经济区,深化上海杨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等。同时,还要建设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依托苏州河北岸艺术馆和商业设施打造文化消费先锋带。此外还将打造“一江一河”水上黄金旅游带,做优浦江游览和悠游苏州河两大品牌,提高运营效率,努力增加一批黄浦江、苏州河码头,争取最大程度塑造“一江一河”旅游品牌。
未来将推动苏州河桥梁加梯改造
如今,“一江一河”沿岸已成为不少市民游客休憩放松、旅游打卡的首选目的地,然而一些区段仍存在停车难问题,部分滨水景点之间缺乏公共交通配套,可达性有待提升。“沿江公交线路和跨黄浦江水上慢行交通也比较困难。如何优化‘一江一河’沿岸水陆公共交通网络特别是慢行交通体系?”戴骅委员提问。
市交通委介绍,目前黄浦江核心区范围内公交设站线路120余条,苏州河核心区域范围内设站线路约200条,基本实现公交站点300米范围全覆盖。“一江一河”沿岸500米范围内有172家公共停车场库,共计4.7万个停车位对外开放营业。
“后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一江一河’区域地面公交服务,完善慢行设施,解决部分区段停车难现象。”市交通委副主任叶兴表示,下一步将优化区域内公共交通网络,优化相关的沿线公交线路走向,在重要活动期间通过增开轨交接驳线等方式优化营运组织。同时,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完善越江慢行设施,比如结合正在规划的东川路越江隧道,综合研究宁浦三桥、松浦大桥、松浦三桥同步实施越江慢行设施的可行性。针对停车问题,下一步市交通委将对沿岸新建公共建筑按照标准要求同步配建停车设施,协同规划、绿化部门共同推动利用周边绿地地下空间建设更多的公共停车设施,完善停车引导系统,为市民提供停车便利。
市人大执法检查调研中发现,有的区段存在无障碍设施缺失或设置不合理的情况,给老年群体和特殊人群共享滨江建设成果带来不便,“滨江公共空间里适合儿童使用的体育设施和休憩设施建设也不足。”张婷婷委员认为,“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在加强全民友好空间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表示,针对无障碍通行不畅、无障碍服务设施不达标、无障碍服务信息不完善等问题,将抓紧制定整改方案,推动问题的整改落实,并完善滨水公共空间无障碍标识,推动苏州河桥梁加梯改造。在儿童友好方面,“十五五”期间本市计划建设浦东前滩休闲公园儿童乐园、徐汇自然艺术公园二期、静安石门二路党群服务阵地等一批项目,进一步增加儿童活动空间。此外,相关部门还将在滨水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轮渡码头、加油站等服务设施,打造布局均衡、功能复合、全民友好的滨水公共服务体系。
垂钓、轮滑、广场舞如何管?
《条例》对在滨水公共空间内遛狗、垂钓、放风筝、烧烤、跳广场舞,以及进行滑板、轮滑、无人机飞行等活动作了规定,要求在特定区域、时间段进行,并符合活动秩序要求。《条例》施行之初,这一规定得到广大市民“点赞”。
“当时很多人把这一条,称为‘最有温度’的条款。因为群众反映,把狗从家里带出来,到滨江却发现禁止遛狗,狗怎么办?当初制定《条例》时,就把对遛狗的禁止性规定改为限制性规定。”邬立群委员指出,随着遛狗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无序行为时有发生,“爱狗人士很多,但怕狗的也不少,部分市民在一些时间段就不敢走进这些公共空间了。”
类似地,个别市民的垂钓、跳广场舞、轮滑、飞无人机等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人的休闲体验。城市温度与执法力度,如何在“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实现平衡?
“要实现美美与共,使滨水空间成为全民友好区域,就要依照《条例》,坚持疏堵结合,优化城管执法模式。”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张永刚表示,《条例》实施后,城管部门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加强执法巡查,依托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从实践看,违反相关规定进行垂钓、遛狗、跳广场舞,以及机动车违规使用过道的行为仍然多发。一些无序放生、露营、飞无人机等活动也接到市民投诉。《条例》实施以来,城管执法部门全系统依法办结非机动车进入漫步道跑步道、垂钓、捕捞、设摊经营、乱贴小广告等案件73起,其中依据《条例》处罚38起,还依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处罚35起。
张永刚表示,公共空间的违法行为往往存在动态瞬时的特点,城管执法人员将进一步加强巡查,强化市、区、街镇跨层级跨部门联动,共同维护好“一江一河”公共空间的良好秩序。
– END –
资料:上观新闻
编辑:王思琲
责任编辑:施伟华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