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饮水机是带滤芯的,热水温水都可以喝,制热也快。”石湖荡镇新中村69岁的村民沈桂云说,老年活动室添置了崭新的反渗透净化饮水机,村里的老伙伴们可开心了。
小饮水机折射大民生。今年是石湖荡镇人大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首年,全镇各职能部门秉持民生实事听民声,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将过去的民生实事“政府提”转化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督”,推动实事“清单”化作“幸福账单”。截至目前,涵盖养老服务、社会治理、环境整治、交通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年度十大实事项目中,已有8项完成并投入使用,剩下的2项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年底可全面完成。
捂热民生温度 重点关注“一老一小”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大事。石湖荡镇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关乎“一老一小”的项目占了三分之一。



今年9月,位于塔汇路150号的李塔汇学校焕然一新,学校不仅更名为“松江二中附属浦南实验学校”之外,更亮眼的是校门口保安室旁新建了爱心看护室。名为爱心看护室,实则可不单满足放学后学生看护的需求。占地70多平方米的空间,划分为作业辅导区、手工制作区、教学研讨区、阅读区等。八(3)班学生孟语涵告诉记者,平时,学校的读书分享会、才艺表演也在这里开展。同班同学陈陌住在学校附近,他说:“这里环境好,放学后,我总想过来写作业,遇到难题还能找老师指导。”



松江二中附属浦南实验学校校长姚辉女介绍,看护室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建设前,石湖荡镇规建办多次进校商讨,询问师生意见,经多次修改才敲定设计方案。“政府投入帮助提升硬件环境的同时,我们的老师也积极建言献策,主动丰富课后看护服务,增加了这个民生项目的温度。”姚辉女说。


除了关注呵护青少年,老年人看病就医、健康生活、出行便利等也是民生大事。以老年活动室饮水卫生设施改善提升为例,除了新中村外,今年,新饮水设施的配备覆盖了全镇10个村居18个老年活动室。
聚焦区域发展 唤醒乡村非遗基因
近年来,随着浦江之首景区吸引度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村民吃上“旅游饭”的同时,也对乡村的未来有了更多展望和憧憬。


新姚村新村477号是原新村小学,如今改造成了非遗传习基地,也是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的代表项目。这处约300平方米的基地里,汇聚了李塔汇豆制品技艺、松江刻漆技艺、传统舞蹈荡湖船、剪纸等多个非遗项目,集非遗展示、传承、体验、研究功能于一体。该基地自今年4月底启用以来,已累计承接开展非遗活动20场,并积极挖掘了箍桶制作技艺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区级非遗项目的申报。李塔汇豆制品制作技艺传承人朱岳云告诉记者,单是今年暑假,他就在基地了当了好几回师傅,孩子们对制作传统豆制品非常感兴趣。“老手艺的未来还得要靠年轻人,传习场所有了,各种体验活动开展起来了,传承就不是一句空话了。”朱岳云说。

如何让老手艺、老物件活起来,甚至火起来?这是手艺人和乡亲们的期盼,也是政府部门擘画乡村振兴蓝图的重点论题。石湖荡镇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卫青介绍,眼下,聚焦区级非遗项目,依托非遗传习基地建设,镇里也计划通过创新设计、数字传播等手段,推动老手艺、老物件融入文旅商体农展,逐步建设形成“传习基地+非遗工坊+文旅研学”的非遗活态传承体系。
民生事听民声 十大项目票决产生
“民生实事办哪些、怎么定?群众说了算。”石湖荡镇副镇长秦爱军说,每年的实事项目均广泛听取民意,调研筛选敲定。一般而言,项目清单商定出炉前要讨论两三个月之久。

据悉,石湖荡镇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于去年8月启动。其间,不仅各村居广泛排摸收集意见,市、区、镇各级人大代表也深入村居听取民意。经多轮调研筛选、民意倾听,于去年12月拟定了11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最终,在今年初召开的镇人代会上,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了敬老院加梯工程、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社区户外健身场地条件提升、景区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家门口“看名医”等10个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事事关乎民生,样样都是民生关切,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项目清单民主票决敲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实事项目发布后,不论大小,一律责任明确到各职能部门,主办、协办合力推进。推进过程中,人大代表还要担任“监督员”,跟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通过征集、筛选、确定、票决,再到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形成闭环,从而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秦爱军介绍,眼下,2026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也已启动。
■记者 王梅 摄报
■文字编辑 张小小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