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文章详情

【新闻】聚焦前沿,共谋精准——2025中国支气管扩张症及相关气道疾病会议圆满落幕

转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25-11-05 20:34:43

10月24日至26日,2025中国支气管扩张症及相关疾病会议在沪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支扩联盟主办,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牵头,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共同承办。同济医院院长徐金富教授为大会主席。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上海市卫健委胡鸿毅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章小清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大会汇聚了瞿介明教授、James Chalmers教授、Amelia Shoemark教授等国内外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与会专家围绕支气管扩张症的精准诊疗、感染控制、合并症管理及前沿转化研究展开了深度交流。主会场中,多位国内知名专家通过讲座分享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更有全国知名专家针对支扩热点话题的顶级专家对话环节。中国支扩联盟(BE-China)目前覆盖全国的121家中心负责人/联络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深入交流。会议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临床实践成果,为推动支气管扩张症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了重要方向。

精准分型推动治疗策略革新

会议重点探讨了支气管扩张症的异质性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专家指出,基于炎症表型的精准分型已成为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不同炎症类型在疾病进程与治疗反应中具有显著差异。

会议专设了临床研究会场,探讨并推进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支气管扩张症相关新药临床研究。DPP1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有望成为未来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炎靶点与生物学机制的进一步整合,将持续优化现有治疗体系。

创新治疗展现临床潜力

在治疗手段方面,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成为关注焦点。多项研究展示了间充质基质细胞、肺前体细胞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气道修复中的潜力,其中外泌体雾化治疗等创新递送方式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初步结果积极。此外,针对耐药菌感染的应对策略也取得重要进展,抗生素脂质体、噬菌体疗法等新型抗菌手段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多组学与人工智能赋能精准管理

多组学技术的深入应用为疾病机制解析与临床管理提供了新视角。脂代谢、微生物组与免疫调控的交互作用被逐步揭示,为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算法的影像模型成功实现了对常见致病菌感染的无创预测,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呼吸系统疾病精准诊疗中迈出关键一步。

全程管理优化患者预后

会议还重点关注了支气管扩张症的长期管理策略。从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到气道廓清物理治疗的规范,从合并曲霉病、ABPA等复杂情况的综合处理到急性加重的预防策略,全方位、个体化的全程管理理念得到强化,旨在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本次大会系统梳理了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同道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的成功举办,将有力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创新与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图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