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教育帮扶 | 全覆盖、“双第一”,闵泽协作带来“跨越山海的课堂”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11-05 19:19:42

“文来中学的校本作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会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分层作业,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能感受到老师们在备课上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值得我们学习。”不久前,泽普县第五中学的英语教师计方菊前往位于闵行区的文来中学进行为期一周多的跟岗学习,返回泽普县后,她的心中涌动着崭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热情。
“我的快乐都被定格了!”

计方菊翻看着笔记本里的记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这次的收获,有和学校管理相关的理论要点、一对一跟岗的教学思路,还有和学生们一起去美术馆看展的感受。她还在文来中学开设的兴趣课堂上学会了一套魔术,“回来给班里学生表演了一下,孩子们都可喜欢了!”跨越五千公里的教育交流,为计方菊打开了新的教学视野,也映照出上海闵行与新疆泽普跨越山海的教育深情。

今年暑假,泽普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学生图尔荪·艾山江参加了“祖国情·中华行”闵泽青少年手拉手活动,走进了中共一大会址、国歌展示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美术馆……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收获了难忘的体验。同学巴哈迪尔·玉苏甫江则参加了2025上海音乐出版社爱国主义音乐教育夏令营,在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专业录音棚里,体验了录制自己的作品,“看着设备上跳动的声波,我感觉自己的快乐都被定格了!”

这样的师生交流,如今已成为闵泽教育协作的常态。2025年,随着最后一批12所泽普学校与闵行学校的结对共建签约,泽普教育系统31所学校全部找到了闵行教育系统的“好朋友”,实现了闵行与泽普学校帮扶结对的全覆盖。从课堂教学到校园管理,从师资培训到学生研学,一张覆盖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的帮扶网络在两地间铺开,为泽普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质量的跃升,在精准帮扶中逐渐显现。在上海援疆泽普分指及闵行援疆教育团队的“硬件”支持和“软件”帮扶下,泽普县2024年率先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验收;2025年教育教学质量取得喀什地区“两个第一”的历史最佳成绩。即中考成绩大幅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达到46.25%,较2024年再提高3.25%,中高考成绩均位列喀什地区最前列,全体援疆教师获得“泽普县优秀人民教师”称号。

“我年轻,适应力强,我相信我可以”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批批援疆教师的默默坚守与无私奉献。来自闵行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95后”数学教师杜怡萌是闵行区援疆教师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

从大学开始,杜怡萌就一直很想支教,走上工作岗位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她等来了这一批次的援疆教师报名选拔。“我年轻,适应力强,想为泽普的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感受到我的决心后,也很支持我的决定,我相信我可以。”杜怡萌说。

杜怡萌在上示范课

来到泽普县,杜怡萌在泽普县第二中学任教,刚开始也经历了一段想家的日子,“那时候,一起来的同事们都在努力适应援疆生活。来自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徐洪玲老师后来才告诉我,一开始她都不敢和我说话,因为我和她女儿年龄相仿,她看到我就会想女儿,想家人。”好在当地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很友善,援疆教师团队也很温暖,互相关心,大家很快就克服了想家的情绪,全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杜怡萌观察到,泽普的学生们在课堂上都非常积极主动,“孩子们都很自信,也善于表达,课堂气氛特别好。”热依汉古丽是数学课代表,学习认真,经常向杜怡萌请教问题,开学时成绩排名中上的她,到学期末直接考了第一名,看到学生的巨大进步,杜怡萌特别有成就感。

和学生一起创排节目

作为青年教师,杜怡萌擅长在网上检索整合教学资源,向当地师生分享几何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资源与工具,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她还担任泽普第二中学团委副书记,在学校艺术节和学生活动时,带着学生们一起创排节目,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教育老兵”舒彦涛有着两次援滇、两次援疆的经历。时光倒流至2015年,在上海君莲学校工作的舒彦涛作为上海闵行区第八批援疆教师第一次踏入新疆,来到泽普这片土地。

十年前,舒彦涛在泽普第五中学参加学校联欢会活动

“当时没多想什么,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回忆起第一次走进泽普第五中学的情景,他记忆犹新:“当时的校园文化布置欠缺,很多文化元素都是我们当时植入的。”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新疆学生的纯朴特质,“孩子们能歌善舞。到了元旦联欢,学生们载歌载舞地邀请老师一起庆祝”。这份深厚的情谊,让他在2024年夏天第二次来到泽普。

这次回来,舒彦涛真切感受到了十年间新疆教育的巨变。“校园整体面貌有了质的飞跃,泽普五中的硬件设施甚至比上海一些学校还要先进。”更让他欣慰的是本地教师教学水平也显著提升。维吾尔族教师迪丽努尔是舒彦涛的“徒弟”。师徒二人曾就“小数与实数的关系”展开深入研讨,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衔接,再到教材的对比,这场探讨最终催生了一场面向全县七年级数学教师的专题讲座。“当地老师非常谦虚好学,”舒彦涛说,“不懂的会主动来问,我也知无不言。”

舒彦涛与迪丽努尔讨论教学内容

除了教学,舒彦涛更用真心温暖着每个学生。八年级的依力夏提学习能力很强,但也调皮好动,有次被其他老师批评后,噘着嘴巴。舒彦涛见了,直接把他搂过来,并轻声询问,这种朋友般的交流方式,让依力夏提觉得:“舒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这份教育情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2022年舒彦涛遭遇车祸导致髋骨骨折。尽管伤后康复需要良好医疗条件,家人也曾劝阻,但他依然选择短暂休养后就报名奔赴新疆。“上课能上就行,康复可以抽时间做”,他轻描淡写地说。更让人动容的是他与92岁父亲的约定。父亲在老家黑龙江鸡西定居,由于两地时差,老父亲每次视频通话都是响一声就挂断,等着儿子回拨,生怕影响他的工作。这个细节,成为舒彦涛援疆生活中最温情的注脚。

如今,泽普县正以南疆地区唯一县的身份,全力迎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到中高考成绩跃升,从师资队伍壮大到办学条件改善,教育的种子在这片戈壁绿洲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上海援疆干部、泽普县教育局副局长陈伟峰说:“闵行的教育帮扶不仅带来了泽普教学成绩的提升,更带来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内生动力的增强。”

闵行与泽普用教育为桥,架起了两地民心相通的纽带。那些跨越山海的课堂,那些孩子们淳朴的笑脸,那些写满希望的成绩单,不仅见证着泽普教育的蜕变,更书写着沪疆同心共促发展的动人篇章,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的浸润中深深扎根。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