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女子四年内三次罹患恶性肿瘤,市一专家微创手术助其渡难关

转自:上海松江 2025-11-05 18:53:41

四年抗癌,多次手术。国产手术机器人助患者减轻手术痛苦,“少留一条疤”。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肿瘤妇科主任李林霞团队顺利完成了松江区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意味着松江区妇科肿瘤手术进入更加精准、智能的“人工智能时代”。

患者张女士(化名)抗癌历程非常曲折。四年前,她就因甲状腺癌接受手术治疗;三年前,张女士又不幸确诊乳腺癌,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今年,张女士在定期随访中查出子宫内膜异常增厚,经宫腔镜诊刮病理检查,不幸确诊为子宫内膜样癌,必须再次接受手术。

四年三遇恶性肿瘤手术,张女士与家人满怀焦虑和恐惧。她向李林霞表达心愿:若手术无法避免,她希望有一个更微创、更美观的手术方式来完成治疗。

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后,李林霞决定借助先进的国产腹腔镜机器人系统为张女士进行手术。据介绍,手术采用的国产机器人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微创手术平台之一,其效能已可媲美国际主流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具备10倍放大、高稳定性、高清3D立体视野等优势,使血管、神经、淋巴管、输尿管等细微结构清晰可见,极大提升了手术关键区域的辨识度,在复杂手术步骤中能够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减少出血与损伤,提高整体手术效率。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术者通过3至4个微小穿刺孔即可完成全部操作。不仅能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更能实现体表不留疤痕。

手术当天,李林霞坐在控制台前,操控系统将其手部动作精准转化为机械臂末端细微操作,有效滤除生理性震颤,使得组织分离、血管处理以及精准缝合等关键步骤变得更加平稳和精确,顺利地切除了肿瘤病灶,顺利为张女士完成手术。这种“手眼延伸”般的手术体验,赋予医生超越人手极限的操作能力,在妇科肿瘤这类需高度精细解剖与功能保护的手术中,优势明显。

市一妇科肿瘤团队长期致力于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以此次成功手术为契机,团队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与妇科临床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智能化手术的新边界。

记者:李天蔚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沈莉娜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