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以“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栏目为平台,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冬日悄然而至,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班级群里接连不断的病假消息,都在提醒着我们:那个每年如期而至、让人避之不及的“健康杀手”——流感,正带着它的病毒大军卷土重来。11月1日“世界流感日”的设立,不仅是对流感强大威胁的警示,更是一次全民预防的动员令。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本质区别?流感病毒如何“狡猾”传播?我们又该如何筑起三道“黄金防线”,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今天,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珺医生,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您彻底认清流感真面目,掌握硬核防“流”秘籍!
嘿,朋友!
没错,那个“熟悉又讨厌”的家伙——流感,又带着它的病毒大军,开始“冲业绩”了!
每年的11月1日,就是专门为它设立的 “世界流感日” 。这个日子不是为了庆祝,而是为了提醒我们:流感很强大,预防不能忘!
今天,咱们就抛开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像唠家常一样,把流感这事儿彻底整明白。
很多人觉得,流感不就是厉害点的感冒吗?大错特错!它俩根本是“两种病”,好比自行车和摩托车,虽然都叫“车”,但速度和事故危险性天差地别。
我们用一张表来看看核心区别:
特征 | 普通感冒 | 流行性感冒(流感) |
致病元凶 | 多种病毒(如鼻病毒等) | 流感病毒(甲、乙、丙型等) |
发病速度 | 循序渐进(比如先嗓子痒,再慢慢鼻塞) | 突然袭击(可能上午还好好的,下午就突发高烧) |
发烧情况 | 少见或低热<38.5°C | 常见,高热 ≥38.5°C |
全身症状 | 轻(鼻塞、流涕、喉咙痛为主) | 重!(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像被“暴揍”了一顿) |
并发症风险 | 低,通常在5—10天自愈 | 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重症需住院,甚至危及生命 |
(表格内容参照:美国疾控中心CDC官网,中文注解版)
一句话总结: 如果你只是流鼻涕,那可能是感冒;但如果你感觉自己“一会儿在北极,一会儿在火焰山”,浑身疼得下不了床,那八成是中了流感的招!
流感病毒的“狡猾”之处,在于它是个“百变星君”——毒株年年变异,且传播途径防不胜防:
Ø “飞沫攻击”:当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搭载微小飞沫(肉眼不可见),直接“空降”到周围人的口腔或鼻腔。
Ø “接触偷渡”:病毒还能“潜伏”在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面),当你摸完这些地方,再不经意揉眼睛、挖鼻孔时,它就能“偷渡”进入体内。
Ø 高危场景预警:地铁、学校教室、办公室、商场等人多且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简直是流感病毒的“狂欢派对”!
那么,知己知彼后,如何有效防御?
记住这三道“黄金防线”,沉稳应对流感威胁!
防线一:主动出击——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的“护盾”)
为什么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首选?
因为它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激发人体对流感病毒免疫力的手段!相当于提前给免疫系统“发放通缉令”,让身体提前认识可能的病毒“敌人”。
关于疫苗,你必须知道的3件事:
1.为什么每年都要打? 因为流感病毒变得太快了!去年的疫苗可能已经不认识今年的新病毒了。每年世卫组织会根据全球监测数据,预测下一季最可能流行的毒株,每年的疫苗都是根据预测的流行毒株研制的,就像是给免疫系统更新了“病毒通缉令”。
2. 哪些人最需要打? 全人群均可接种,但以下高危群体尤其建议优先接种:
▶ 老人(65岁以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孕妇;
▶ 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患者);
▶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多,感染风险高)。
3.什么时候打最合适? 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10月底前(让身体有足够时间产生抗体,正好覆盖冬春季流感高发期)。但即使11月后接种,仍能提供保护,千万别错过!

行动建议:把接种流感疫苗列入每年秋季的“健康必做清单”,给自己和家人的免疫力加一层“金钟罩”!
防线二:日常防护——细节决定成败
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却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钥匙”:
1. 洗手!洗手!洗手! 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搓洗至少20秒(相当于唱两遍生日歌的时间)。没条件时,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含≥60%酒精)。


2. 学会“优雅”地打喷嚏: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内侧遮挡口鼻,绝对不用手!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带盖垃圾桶。

3. 给空气“洗洗澡”:经常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自然风是最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4. 远离“病毒聚集地”:在流感高发季,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如果必须去,请规范佩戴好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
5. 增强自身“战斗力”: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适度运动(如快走、跳绳)、每天喝够1.5—2L水。这些习惯不仅能防流感,对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如新冠、普通感冒)同样有效!

防线三:生病后——做个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人
如果你不幸中招,请务必:
1.居家休息,别逞强! 带病上班/上学不仅自己恢复慢,还会传染同事/同学(流感传染性极强,1个患者平均可传染2—3人)。
2.及时就医:出现高烧不退(>3天)、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立即去医院!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千万别自行吃抗生素(抗生素只杀细菌,对病毒无效,滥用还会导致耐药性)。
3.做好隔离:单独使用餐具、毛巾,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尤其是老人、孩子等高危人群),咳嗽/打喷嚏时远离他人至少1米。
结语:防流感,需要每个人的“小行动”,汇聚成群体的“大防护”。
世界流感日每年只有一天,但流感的预防,需要我们每一天的坚持。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你保护好自己,也就间接保护了你身边的老人、孩子和所有你关心的人。
让我们从今天起,一起行动起来:
“打疫苗,勤洗手,咳嗽遮口鼻,生病宅在家”。
愿这份防“流”指南,陪你和家人健康度过流感季!
声明: 本文为科普内容,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如有严重症状,请及时就医。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制图 / 蔡嵩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直达Tomorrowland会场!首批免费往返接驳车预约正式开启→
2. 燃情绿茵、共话商缘!第五届商(协)会杯足球联赛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