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闵行区水系统治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新时代发展目标,结合闵行区社会经济及水务发展特点,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不断完善水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面貌,不断健全水务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务治理现代化。“十四五”期间,水系统治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有效地支撑闵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能效治理。
防洪除涝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
防汛能力有效提升
防洪工程除险加固保安澜。从“十四五”开始,共完成约9.3公里黄浦江及其支流防汛墙维修加固。配合市水务局推进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二期)建设工作,提升闵行一线堤防防洪能力。
区域除涝体系完善强能力。“十四五”期间,泵闸建成4座在建4座,全区水利片外围除涝泵站实施率超70%,“十四五”新增排涝能力100立方米/秒,完成16座一线区管水闸大修工作。

南新泾泵闸
城镇雨水排水系统建设顺利。完成九星、昆阳雨水泵站建设,新增泵排能力62.1立方米/秒。已完成17座雨污水泵站大修改造工程。累计完成全区10年以上管龄市政雨污水管道检测共计1656公里,完成市政雨污水管道修复约175公里。
积水薄弱点改造有序推进。结合道路大修,完成莲花路(蒲汇塘—吴美路)、虹梅路(蒲汇塘—吴中路)等5处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完成赵家路(纪鹤路—赵家马家角河段)、银桥花园等69处积水点改造工程。改造管道3530米,安装雨水口截污挂篮2325个。
河湖水网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幸福河湖建设成果初显
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取得新突破。完成12条段28公里骨干河道整治任务,累计增加河湖面积约102.5公顷,超额完成市新增65公顷的“十四五”考核任务。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已完成78个单元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面积约为190平方公里。成功打造浦锦街道河狸社区、浦江镇獬豸村落2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美丽幸福河湖创建亮点频现。选树出52条健康幸福河湖。闵行文化公园水系被评为上海市水体清澈度提升“十大典型案例”,兰香湖被评为上海市水利风景区、市级示范美丽幸福河湖,七宝镇大横泾被评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

紫竹水利风景区
污水排水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初雨调蓄池建设取得突破。“十四五”期间推进建设排水泵站初雨调蓄工程总调蓄规模约为6.134万立方米。
通沟污泥处理设施有所完善。完成都庄路通沟污泥站改造。全区市政排水设施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均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完成70座老旧农污处理设施改造,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
供水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
节水型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并下达各取水单位年度取水计划,有效控制取用水总量。加强取水单位日常监管,全区各取水单位均按要求装有符合规定的取水计量设施,取水计量率达到100%。开展水权交易探索工作。
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闵行区水务局会同区文明办、区经委、区教育局、区机管局等积极组织开展市级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完成9个小区、5个学校、6个机关单位的市级节约用水示范(标杆)建设及复评工作;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2个,市级水效领跑者12个。
探索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落实水利部、市水务局关于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工作要求,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约1000立方米/年。
河湖长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河湖管护进一步加强
截至2025年底,各级河长累计巡河7.4万余次,制定河长制督查督办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巡、盯、管、督”工作要求,压实各级河长职责。强化河湖问题“发现、溯源、整改、问责”四项机制,全面推进河湖长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严格落实“三查三访一通报”、积分管理办法等制度。在第一届上海市“美丽河湖”系列创评中,闵行区获评美丽河湖15条,最美护河志愿组织6个,最美护河志愿者9名。

北平南潮江水美乡村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