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路跑赛事愈发火热,赛事中交通管制等保障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在普陀,当选手们在赛道上奋力奔跑时,一套无形的“智能保障网”默默守护着赛事的顺利进行。

实验室场景(苏州河半程马拉松保障)
赛事保障人员通过整合视频图像资源调度、实时路况分析、警务装备协同、警力联动部署和人员行动轨迹追踪等多个维度,结合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基于地图数据图层服务的沉浸式指挥,使赛事保障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警”。
这套多维度保障系统的背后,正是普陀区视频图像智能应用技术实验室提供的技术支持。这一案例也成为实验室从技术研发走向实际应用的生动体现。

普陀区视频图像智能应用技术实验室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普陀区积极探索以数据驱动和智能赋能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新路径。去年11月,在市数据局和市公安局的指导下,区数据局会同区公安分局携手中国电信、大数据股份、华为、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海康威视等企业,以及相关高校,共同打造普陀区视频图像智能应用技术实验室。
近期,该实验室依托市区两级海量公共数据资源,升级成为普陀区城市智能数据创新实验室。升级后的实验室位于海纳小镇数字创新中心(月牙泉路55号)3楼,拥有521平方米的实验场地和配套机房,将作为区域性综合型创新平台,聚焦图数融合、安全计算等前沿技术,服务更多专业数据开发主体,推动政企数据共创与产品孵化。
“我们目前具备15000卡的视频图像分析算力,可以实现每秒3万张的视频图像数据解析、每秒60次的百亿级动态人像以图搜图,以及每天1亿张的人员车辆聚类整合。”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已完成11个城市治理应用场景的开发,孵化出10项数据产品和服务,包括台风积水点检测、大客流预警、远程实景指挥。其中,大客流预警系统可实现人群规模研判、滞留发现和异常行为检测,在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围绕交通、环保、社区、应急等城市治理重点领域,推动数据技术与治理场景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普陀经验”,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智能化治理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