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悬在头顶的“隐患”没了!这一居民区为居民筑牢安居“安全檐”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1-05 15:09:28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一头连着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共和新路街道把强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谈家桥路80弄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2017年完成“美丽家园”平改坡工程后,历经七八年时间,受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影响,小区所有楼栋檐口陆续出现空鼓、开裂现象,部分区域还存在局部脱落情况。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小区环境面貌,也对居民日常出行安全构成潜在影响,居民对此关注度较高。

如今,走进谈家桥路80弄小区,该小区楼宇檐口完成升级改造,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经过整治,原本存在安全隐患的檐口实现平整加固,牢固的线条为小区勾勒出宜居环境图景,居民在小区内漫步时面带笑意。此前长期困扰居民的檐口脱落安全隐患已彻底清除,切实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与居住体验……谈家桥路80弄小区楼宇檐口是如何变得焕然一新的呢?

精准摸排

下好攻坚“先手棋”

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行动中,谈家桥路80弄居民区党总支将“檐口脱落”问题列为重点攻坚任务。为确保整治工作精准落地,党总支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楼组长等多方力量,明确“分片包保、逐户走访、隐患全清”的工作准则,通过对小区内所有楼栋的檐口隐患点数量、位置逐一摸排统计,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排摸过程中,工作人员携带专业卷尺、拍照设备等,逐栋逐层细致检查檐口砂浆的附着情况,对发现的开裂、空鼓区域,不仅现场标记位置,还详细记录隐患程度并拍照存档。同时,楼组长充分发挥“邻里纽带”作用,通过上门走访居民等方式,耐心倾听居民对檐口问题的担忧与建议。经过集中排查,累计梳理各类檐口隐患,为后续“一楼一策”制定整治方案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真正实现“底数清、情况明、靶向准”。

协同共治

拧紧多方“一股绳”

解决檐口问题,资金保障是最关键的环节。单纯依靠物业维修资金,流程长、压力大;完全让居民分摊,也难以快速达成一致。面对困境,党总支通过“协商议事平台”,多次组织召开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联席会议,共商共议解决方案。经过商议,最终确定“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

首先由物业开展全面“排险作业”,安排专业人员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对檐口半脱落碎石进行全面清理,及时消除高空坠物风险,保障居民出行安全。过程中,业委会负责监督排险工程质量,督促物业公司优化施工方案、控制成本;居委会联合楼组长,向居民耐心解释施工安排及可能带来的临时不便,争取居民理解与支持。在各方协同配合下,逐步形成“党组织引领、居委会协调、业委会监督、物业公司执行、居民参与支持”的五方联动治理格局。

同时,小区居委会积极寻求社区管理办的支持。管理办指导专业队伍对小区檐口用钢条进行全面修复。8月和9月谈家桥路80弄小区累计完成了15栋楼檐口维修加固工作,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成效显著

筑牢社区“安全网”

“以前每次出门买菜,走到楼下都忍不住抬头盯着楼上的檐口看,就怕哪块碎石突然掉下来砸到人,现在檐口修好了,走在路上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家住3号楼的边阿姨站在修复一新的楼栋前笑着说。此次檐口脱落隐患整治工作,不仅切实守护了居民“头顶上的安全”,也极大改善了小区的整体居住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物业公司发现部分楼栋檐口周边的墙体存在破损情况,便主动调配材料进行修补;居委会则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对施工区域周边的垃圾进行清理,维护小区公共秩序,让整治工作既“保安全”又“暖民心”。

此次檐口整治实践,不仅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累了有益经验,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问题有人管、群众诉求有人应”的温暖,进一步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以檐口整治为契机,谈家桥路80弄居民区党总支将“精准摸排、协同共治”经验转化为常态化工作机制,聚焦居民关切的环境改善、设施维保等民生议题,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细化治理举措,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核心作用。同时,通过健全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物业治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全力打造安全、宜居、和谐的社区环境,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信息来源:共和新路街道采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