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民终身学习嘉年华期间,一场“漫步非遗”活动日前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行。作为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本次活动以展带学、以学促传,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让非遗不再只是“远观的展品”,而成为“可感、可学、可带走”的生活美学体验。
市民姬女士平日里就很喜欢手工艺制品,她告诉记者,偶然走进展厅,就选购了一只扎染的小兔子,“造型挺独特的,颜色也是我喜欢的,我觉得非遗是值得支持的。展区里品类挺多的,有女生喜欢的小饰品,还有很精巧的小陶器。”


展厅布置
记者注意到,“非遗绣球”展位前,手工艺人陈女士在与市民交谈的过程中会微微侧过右耳。她是一位听障人士,却凭借对手工艺的热爱与执着,在非遗团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们的团队里还有几位残障小伙伴,他们都非常专注,非遗让我们在手工创作中找到了力量,也融入了生活。”陈女士说道,她喜欢把自己绣的小球做成包挂件或礼物,既有创意又有温度。
展厅另一侧设有体验课堂,市民们可以亲手制作琥珀项链、缠线玉珠等饰品,体验非遗工艺的乐趣。课堂上,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柯少军正在指导大家完成作品。“今天主要带大家体验琥珀项链编结,比如金刚结、平结,这些技艺上手容易、趣味性强,大家做得都很开心。”柯少军说道。记者注意到,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家庭参与。市民金女士带着女儿来学习编绳,“我女儿在书上看到琥珀,想亲眼看看真的琥珀是什么样子。今天她不仅摸到了,还亲手编了一条项链,特别开心。”

非遗手作小课堂
从展台到课堂,从欣赏到实践,非遗在“漫步”的过程中悄然走进了市民的生活。据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非遗传承体验基地负责人王晓霞介绍:“‘漫步非遗’活动是嘉年华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遴选了历年来市民反响非常好的非遗项目,让大家能看得到、摸得着、体验得到。通过这样的展示和体验,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接触非遗。”
记者:沈艺飞、陈文卿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