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一项群众性象棋赛事已经连续举办80多届,那就是杨浦区的“月跃杯”中国象棋个人赛。在这项每月举办、深受沪上象棋爱好者喜爱的口碑赛事中,总有杨浦区象棋协会副会长、同济大学退休教师林松忙碌的身影。

胡荣华(右二)、单霞丽(右一)和王连云(右四)观看林松比赛
林松是沪上象棋名手,象棋国家级裁判员。在同济大学工作时,林松曾担任上海市教工象棋协会副会长、同济大学象棋协会会长。除了活跃于各类赛事外,林松还经常参与象棋比赛的执裁工作。有时,林松很想坐上棋桌,但因为比赛需要而选择担任裁判员,不过,他一样能抓住机会与棋友交流。“我喜欢比赛中场休息时候的自由氛围。”在林松看来,交流讨论的过程,和上场排兵布阵一样让人沉浸其中,“象棋比赛应该欢迎爱好者们一起观摩、讨论,成为棋友切磋、交流和娱乐的平台。”

不久前,为配合上海举办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大师讲棋”活动在嘉定图书馆举办,林松又忙着组织棋友前去观摩。他说,专业棋手与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上海棋坛的保留节目。
问林松,象棋为何让人如此着迷?他说:“象棋是我们国家数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源于棋盘上的万千变化,更源于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近几年,林松真切地感受到,象棋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更多支持,上海象棋运动的发展和推广进入新的阶段,“市、区、街道各级比赛资源丰富,辐射面广,棋手、象棋爱好者交流深入。”

从同济大学退休后,林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象棋工作中,并受聘担任杨浦区象棋协会副会长,“月跃杯”中国象棋个人赛正是在他与协会同仁的出谋划策下,越办越红火,并走进上海棋院、源深体育中心等体育地标,让这项群众象棋比赛成为沪上棋界的品牌赛事。
林松还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沪上高校,把“月跃杯”办到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说到在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园举办的“月跃杯”总决赛,许多棋友都印象深刻。对此林松解释:“为什么把比赛放到大学科技园去办?因为我们不只是办比赛,而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象棋文化的内涵。”
今年7月,“月跃杯”迎来第80届,赛事邀请函一经发出,市、区两级象棋协会积极响应,近100名棋手踊跃报名,整体水平创历届之最。林松特别欣慰,上海市象棋协会秘书长欧阳琦琳也来现场给“月跃杯”助阵,充分肯定赛事为象棋在基层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年7月26日,第80届“月跃杯”中国象棋个人赛开赛
象棋人才的发掘和成长,离不开基层赛事的厚实土壤。让林松骄傲的是,如今上海象棋队的年轻大师张佳雯、宇诗琪、顾博文、袁玮浩等,都是从“月跃杯”等比赛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像张佳雯小时候就是“月跃杯”的常客,不仅参加,而且一直坚持到月底的总决赛。在林松的印象中,刚开始小佳雯常常输棋,但孩子有股韧劲,而且学习能力强,“下完了,一些参赛的棋手帮她拆棋,她就静静地坐在那里,仔细聆听,并一直坚持下来。”

小棋手与老棋手在“月跃杯”上同台竞技
得益于区、街道等各级基层坚持办赛,上海象棋借助宽口径、深根系的培育模式,象棋人口继续扩大,后备力量不断涌现。这当中,离不开像林松这样象棋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林松期待,今后上海象棋搭建更成体系的各级赛事和办赛资源,尤其群众性赛事能在经费、场地等方面获得更多可持续的支持,助力象棋竞技水平和文化氛围不断提升。
文:金雷
部分图:平凉之窗
编辑:金雷、吕剑波
审核:叶蕙心
点击上图小程序
小体推荐
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合同示范文本发布,首批782家门店和场馆率先签署承诺书
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2025年,跟着赛事游上海
小体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联系邮箱:shtyx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