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女性 > 文章详情

让我们双向奔赴,秋日里的浪漫诗篇

转自:上海女性 2025-11-05 13:13:09

秋意渐浓,时光温润

《暖暖FAM力》带着新故事又来了

亲子共读的静谧时光

有兄妹分工做家务的认真模样

有爷爷给孙女讲红色故事的温暖画面

有调色盘里的创意空间

↓↓↓

一间“会发光”的书屋
——李婉婷家庭

女主人经营着一间特别的书屋,那里有会“讲故事”的书和会“说话”的旗袍。妈妈们会聚集在这里围坐交流;爸爸们会带着孩子攀岩打球,掌心的力量与孩子眼中的光芒相互映照。邻里之间不再是陌生的过客,一起参与农耕、分享读书心得,社群的“幸福圈”悄然形成。

这个家,没有把温暖局限在屋檐下,而是让书屋成为“成长的容器”,装着亲子间的小美好,也装着邻里间的大温情。家的边界,在爱与分享中悄悄拓宽。

两个有模有样的“小大人”
——金曼家庭

父母身着白大褂,日夜奔忙在救死扶伤的一线,把更多时间留给了需要帮助的患者,留给“小家”的陪伴总显得匆忙。可9岁的哥哥和6岁的妹妹,悄悄扛起了家里的责任——清晨,哥哥会熟练地给妹妹扎好头发,牵着她上学;放学后,兄妹俩分工默契,一个洗碗拖地,一个叠衣服取快递。

墙上画满笑脸的家务分工表,记录着从手忙脚乱到彼此配合的成长。每周的家庭日是不变的约定,或是一起看电影,或是全家短途游。即便陪伴偶尔迟到,这份互相分担的爱,把家的温度焐得刚刚好。

不一样的“睡前故事”
——孙芳家庭 

夫妻二人来自革命家庭,太爷爷的抗战经历、太奶奶的立功故事,是孩子从小听到大的“睡前故事”;周末,一家人喜欢泡在博物馆、展览馆,在老照片和老物件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他们从不说“要爱国”这样的大道理,却用一次次讲述、一场场参观,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信念,悄悄在孩子心里扎根、发芽,用行动诠释着红色传承。

家庭的“调色盘”
——孙元元家庭

这是一个被“美”包裹的家庭。从事美育的爸爸,能从一片落叶里发现诗意;热爱手工的妈妈,能把毛线、布料变成可爱的小世界。14岁的儿子在这样的氛围里,不仅练就了出色的审美,更养成了专注沉静的好习惯。

一家人常围坐在一起画画、做手工,调色盘里的色彩碰撞出创意,指尖的温度传递着默契。他们还把这份对美的热爱延伸到街区,把美术馆“搬”到社区,让更多人看见: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多彩,家庭可以这样温暖。

每周一次“读书日”
——秦志全家庭

这是名副其实的“阅读之家”,“书香传家、学习为乐”的家风早已融入三餐四季。女主人是区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也是亲子绘本阅读志愿者。她把阅读当成家庭的精神纽带,和丈夫、孩子坚守着每周一次的“读书日”——这一天,全家人会放下电子设备,围坐书桌前,或共读一本绘本,或分享读书感悟。

他们还主动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社区,开展了近百场家庭教育讲座。用绘本连接邻里,让上千个家庭在共读中学会“以爱沟通、相伴成长”。

家庭的“小确幸”

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它可以是书屋里藏着的浪漫

可以是“小大人”撑起的温暖

可以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可以是艺术世界的滋养和熏陶

也可以是书香漫溢的陪伴

无论模样如何

家的核心永远是“爱与相守”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