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4日,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生态文明:从‘两山’理念到全球行动战略研讨会”在松江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20余个国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与企业领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与全球路径展开深度对话。学术讨论之余,参会者们一同参访了广富林文化遗址和上海方塔园,进一步了解松江以及上海文化的丰富内涵。
走进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一众专家学者纷纷举起手机,捕捉“上海之根”跨越6000年的文脉。在这里,他们亲身感受了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目睹了当时劳作、狩猎的情景以及原始村落的样貌。“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入口处的树根,它象征着我们的源头。我们应该不断回溯历史,铭记自己从何而来。”对于展示馆内的设计巧思,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管理与组织学教授Paul Shrivastava深有感触。

“松江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我以为会和上海市区一样热闹繁华、人流如织,没想到这里环境优美,十分惬意。”航空设计公司YASAVA Solutions S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Mbanefo感叹道。在从酒店前往广富林文化遗址的路途中,通过车窗外的风景,他感受到了这座“花园城市”的静谧之美。

而当大家走进上海方塔园时,这里郁郁葱葱的绿植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立即成为了一众专家学者热议的对象。“这里的空间非常和谐,绿化非常优美”“这有点像比萨斜塔,很神奇”“中国的古建筑总是给我厚重的感觉”……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一行人了解了公园的由来、方塔的建造理念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等。“我读过不少中国文学作品,但当我亲眼看到这座塔时,我真正地感觉到了自己与书中描写的人物、建筑和历史有了关联。”英国牛津大学教授Michael Crabbe告诉记者。
■记者 陈俊杰 吴涵彬 寿怡杰 文图视频
■文字编辑 桂可欣
■栏目责编 桂可欣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