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是浦东推动大企业携手创新企业共同成长的有效举措。2021年,浦东新区推出GOI,由龙头企业充分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近年来,GOI通过大企业赋能、产业链协同、全球资源融通,构建起开放型创新生态体系。
4年间,浦东共授牌107家GOI,覆盖亚欧美三大洲12国、纵贯13类硬核领域,全球创新要素在浦东深度交融。浦东GOI“生态矩阵”建设持续推进,在激发创新、打破壁垒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全球资源融通
构建起开放型创新生态体系
今年,辉瑞加入了新一批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并在2025年浦东新区科技节上获得了GOI授牌。
2005年,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张江成立,开启了辉瑞在中国从产业投资向研发转型的新篇章。20年后,同样在浦东,这家跨国药企宣告成立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开放创新中心”)。

如果说中国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辉瑞全球的创新提供技术资源,承担加速推进辉瑞产品管线研发的重任,那么新设立的开放创新中心则是基于中国研发中心20年发展所积淀的在转化医学、临床开发上的能力而设立的一个对外开放共享平台。“我们将充分利用辉瑞研发中国本土团队以及全球团队的能力和知识,为本土企业和本土创新赋能。”辉瑞研发副总裁、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朝华说。
“吸引集聚创新力量,实现协同创新,在中国为全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浦东一批大企业的实际行动。
在今年新授牌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中,以拜耳为例,获得GOI认定成为浦东打造国际生物制药创新枢纽的重要合作伙伴后,拜耳Co.Lab中国正获得更多有利政策和资源支持,发挥生态协同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创新药从“本地实验室”迈向“全世界市场”。
“加入GOI标志着Co.Lab作为拜耳对外合作的前沿窗口以及新平台,将进一步推动与本地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的深度链接。”拜耳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区域业务发展、开放创新及Co.Lab全球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博士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入GOI计划,这是对拜耳在中国长期推进开放创新的高度认可。
从技术攻坚到资本对接,从空间支撑到市场拓展,大中小企业在融通中共进,在合作中共赢。GOI计划四年成绩单显示,通过该计划已有750余家科技企业在浦东落地生根,3300场生态活动架起融通桥梁,GOI不断以开放姿态实现能级再跃升。
浦东启动GOI计划“2.0版”
大企业开放创新实现“能级跃升”
面向未来,GOI将聚焦赋能品质升级,努力建设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开放创新集群。今年,浦东GOI计划“2.0版”启动,标志着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迈入能级跃升的新阶段。
GOI计划2.0将聚焦制度创新,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快深化服务机制;聚焦要素循环,以技术赋能激活创新转化,以孵化赋能促进主体集聚,以商业赋能带动产业发展,以投资赋能强化资金链支撑;聚焦生态演进,强化高质量创新主体招商,发挥高水平人才支撑作用,深化高能级品牌影响力。

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浦东已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如对GOI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奖项等给予资助,开展专利快速预查预审服务。通过创新中心开展“一企、一档、一专员、一宝典”服务,以“专业化+个性化”方式,为重点GOI企业定制“一企一特”的专属服务方案,明确服务专员,建立规范完整的信息档案,根据企业发展问题和发展诉求,实施精准跟踪服务等。
浦东将继续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GOI集群,着重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联动大科学设施、高校院所、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机构,完善技术、金融、政策、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持举措,支持颠覆性技术探索、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培育未来产业领域的硬核企业等,并进一步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与国际创新机构加强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