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一转凉,补钙就成了家家户户的热门话题。那些口耳相传的“补钙秘诀”,喝骨头汤、拼命晒太阳、觉得年轻不用补……这些操作真的科学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秋冬补钙的真相,带你用对好方法,补出好骨骼。 省流版 骨头汤不补钙,牛奶、豆制品和绿叶菜才是补钙优选。 补钙需搭配维生素D,晒太阳≠直接补钙,饮食与日照需兼顾。 年轻人也需重视钙摄入,尽早储备骨量,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 误区1:喝骨头汤=补钙。 骨头汤浓白香醇,但补钙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验表明,1公斤骨头煮2小时,汤中钙浓度仅为牛奶的1%。即使加醋炖煮,要喝足足25升的加醋骨头汤,才抵得上一盒牛奶的钙量。 科学真相:骨头汤主要溶出的是脂肪和嘌呤,补钙首选奶制品、豆制品和蔬菜等。 误区2:年轻人不需要补钙 骨骼健康是一生的功课。人体骨量于30岁左右达到峰值,年轻时钙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骨量储备,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我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人均膳食钙摄入量仅约390毫克/天,不到推荐量的一半,普遍存在每日约600毫克的钙缺口。 科学真相:补钙不是老年人专利,应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重视钙的摄入和骨骼健康,为骨骼“存足本钱”。 误区3:秋冬晒太阳=直接补钙 晒太阳确实重要,但它不能直接补钙。阳光的作用是在皮肤中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如果饮食缺钙,晒再多的太阳也于事无补。 科学真相:秋冬日照减弱,更应注意“钙+维生素D”同补,通过饮食或补充剂确保营养充足。 1 钙+D同补,天生一对:没有维生素D,钙很难被肠道吸收。建议多摄入深海鱼(如三文鱼)、动物肝脏、蛋黄和奶制品等富含维D的食物,并适度晒太阳15~30分钟。 2 高钙食物,多元搭配: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如油菜、芥蓝等)、小鱼小虾、坚果和芝麻酱等也都是优质钙来源,注意某些高草酸蔬菜(如菠菜)需焯水后再烹饪。 3 远离钙的“克星”:高盐、咖啡因、浓茶、碳酸饮料会导致钙流失。建议饮食清淡,限制咖啡和浓茶摄入,少喝碳酸饮料。 4 蛋白质摄入要适量:蛋白质不足影响骨骼形成,过量却会增加尿钙排出。均衡膳食是关键,荤素搭配不过量。 1 “1+1>2”的“钙+维生素D”策略:每天20分钟户外日照、饮食钙源(如豆腐、牛奶、绿叶菜)。 2 “江南三样”巧组合:豆制品+小鱼虾+时令蔬菜,如白菜炖豆腐,虾皮炒时蔬、芥菜豆腐鱼头汤等。 3 “动静结合”强骨计:每周至少3次的户外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定期监测骨密度,如果已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迹象,需尽早干预。
编辑:张博宇
资料:上海疾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