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车沿佘天昆公路前行,山明水秀的风景映入眼帘,便抵达了上海唯一的环山型自然村落——松江区佘山镇横山村。横山村依山而建,因山而兴。近年来,横山村以“山、水、林、田”为基底,将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打造“文化之环”“体育之环”和“乡野之环”三个特色产业环线,横山村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文化传承、引智引资”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发展路径。

山清水秀绘底色
农文旅融合拓新路

横山村地处松江西北部,村域面积5.1平方公里,东与广富林街道接壤,南与松江经济开发区相连,西与小昆山镇毗邻,地理位置便利,素有“都市后花园”的美誉。村内林地、水域、耕地等资源丰富,村域中央横卧着松江“九峰”之一横云山,形成山水相依的自然村落肌理,兼具“诗画江南”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基础。
“横山村处于‘沪派江南’与‘天马体育小镇’概念辐射交汇区,周边汇聚纳米魔幻城、深坑酒店、蓝精灵乐园、天马高尔夫球场等多个优质项目。”横山村党总支书记沈佳介绍,凭借显著的区位优势,横山村与佘山旅游度假区、广富林文化遗址形成文旅产业联动,构建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和资源禀赋,实现村级联动发展,是眼下横山村的重要课题。

横山村因横云山得名,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自古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文化底蕴深厚。在佘山镇政府的引导下,横山村以“文化艺术村”为定位,通过盘活存量集体资产,吸引青年创客、艺术工作室前来入驻,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为统筹推进工作,村委会组建“乡村振兴工作组”,全流程参与项目洽谈、房屋带看、合同商洽、证照代办、项目协调等招商引资环节,为商户入驻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乡村创客营造发展沃土。
“我们严格筛选入驻业态,要求契合横云山文化基因和本村特色。”沈佳说,目前已吸引逅山咖啡、窑烤面包小院、传统非遗合香手工坊、乡村民谣音乐空间、美学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正相继落地开业。这些项目由点及面,如“扎针灸”似的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形成“文化+艺术+生活”乡村社区。

传统村落“文艺复兴”
培育乡村产业新动能

横云山风光独特,山南黑松成林,山北毛竹遍野。一处如刀削的褐色山壁,人称“小赤壁”。明代董其昌在此泛舟创作《赤壁云帆》,元代画家黄公望也曾隐居于此绘就《九珠峰翠图》,历代名流留下的摩崖石刻、仙人桥等遗迹,共同构成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我们通过收集整理各类文化遗产,讲好横山故事。”沈佳介绍,横山村计划将村内小学旧址改造为文化体验空间,嵌入黄公望等文人历史故事,让游客深入感知村庄底蕴。此外,村庄还将结合重阳节登游横云山的传统民俗,挖掘开发横山特色重阳糕,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文化魅力。

新业态的入驻延续着横山村的艺术文脉,推动乡村文化走向多元,为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位于山脚下的逅山咖啡,是村里首家开业的新业态。逅山咖啡主理人之一张赵伟本职是设计师,参与多个乡村振兴项目,他将咖啡店定位为日咖夜酒的乡村美学空间,致力于将美学理念带入乡村。其设计既保留老宅的历史风貌,又融入艺术、窑烤面包等新元素。致敬建筑大师贝聿铭作品的白色几何体面包窑成为空间焦点,老房瓦片被重塑成屋顶观景平台,让游客在历史肌理中感受新生。

深入村中,“酵膨友”窑烤面包体验馆主理人黄海英和崔晶晶,结合松江大米推出纯天然发酵的窑烤面包,并结合旧物循环、养生食疗、心理沙龙等,推出多样化活动,带给游客丰富的文化体验。之后,美学艺术空间、乡村民谣音乐空间也将以绘画展览、民谣音乐等载体,持续吸引人们感受艺术魅力。
“在这里,鸟鸣声声,山水相依,特别适合艺术家采风创作。”沈佳描绘着未来图景,生态美与人文艺术交织,游客可以学习非遗技艺、创作乡村民谣、体验面包制作,享受沉浸式乡村艺术之旅。通过“可参与、可体验”的理念,横山村正逐步构建起“文化+艺术+生活”的立体乡村经济图景。

和美乡村焕新颜
新老村民融合共治

今日的横山村,宜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白墙黛瓦的村居错落有致,全域完成全村354户农宅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及“小三园”建设有序推进,呈现“一户一生态”乡村新貌。水岸共治成效明显,山前、山后河滨水驳岸修复与绿化提升相继实施,村域河道全部纳入管护,呈现一派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风光。村域交通网络持续完善,环山路的打通便利村民出行,佘天昆公路村段增设的彩色沥青人行道,构建起内联外畅的交通体系。
乡村宜居更宜业,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通过盘活村域内资源,横山村形成“租金+股金+薪金”的多渠道收入机制,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农房出租收益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岗位持续增加,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随着多元业态入驻乡村,促进了新老村民融合共治,让乡村焕发人文活力。沈佳举例说:“村民们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在咖啡店装修期间就自发帮忙打扫。逅山咖啡开业后,则播放公益电影、引入音乐会等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逅山咖啡外的草坪放置着桌椅,村民常常来此遛狗休憩、闲话家常,成为新老村民共话乡村、放松休闲的空间。
此外,村里重修重建3处健身点和6处口袋公园,建立手工达人室、睦邻点和山前村内驿站,打造集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下一步,横山村还将推行“商户公约”,促进新老村民共治共建,实现艺术创意与传统村落的和谐共生,让传统村落既留得住乡愁,更看得见未来。
未来,横山村将持续挖掘自然与人文资源,招智引资,走“农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之路,绘就出一幅山更青、水更秀、民更富的动人图景。
文:张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