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企业缺流量、招工难、用地急、跨地域卡壳?营商会客厅藏大招!密码直接解锁

转自:绿色青浦 2025-11-04 17:42:12

营商会客厅 

长三角原点太浦河,恰好坐落于沪苏浙两省一市的行政边界交汇处。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项目的方厅水院横跨青浦、吴江、嘉善三地而建,承载着推动区域协同的重要意义。本期“青和力・浦未来”营商会客厅特意选在这儿开聊,青浦区发改委、区域办等多部门组团到场,和企业代表们坦诚交流、谈需求破难题。

(视频制作:李彦豪、王世雄)

长三角一体化

政企协同,打破地域壁垒

活动中多家企业展现出“立足青浦,辐射江浙”的布局特点。

上海北纬二十一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壮是第二次参加青浦营商环境会客厅,上一次参加商务委专场对接了不少资源,用他的话来说“希望有机会参加每一场会客厅活动!”这一次他带着一款“长三角基因”满满的冷泡茶来到现场。

这款茶选用浙江长兴的顾渚紫笋茶,包装产自安徽,设计灵感源自江苏宜兴,从原料到包装再到设计,串联起长三角多地资源。作为青浦的小微企业,沈壮对源自长三角各地资源的自信满满,但也渴望在多地露出与推广,尤其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获得更多关注与平台支持。

沈壮的产品引发了现场政企的热烈回应。大觉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有好的新材料,旺脉信息科技有数字营销能力。青浦区区域发展办公室主任裴康表示,特色小微企业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鲜活细胞将积极对接资源,“进博会青浦展厅、区里各类重要活动,都能为企业预留产品展示的‘C位’,通过场景化体验让更多人认识好产品,用活动裂变效应帮企业扩大影响力。”

上海马斯夫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典型的“长三角企业”,总部扎根青浦,生产基地落户浙江嘉善,代工厂布局江苏,正依托区域产业协同稳步发展。技术总监王文举现场带来双色热敏相纸产品应用场景广泛,覆盖食品标签、物流标识、儿童相机等多个领域。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有烦恼,尤其让王文举头疼的是专利的申请,他说:“写得窄容易申请失败,写得宽泛又难以满足创新性要求,如果过于细可能还会泄露核心技术。”作为一家前期研发投入颇高的企业,他迫切希望在专利申报上获得专业指导。此外,他还怀揣出海拓展的意愿,“我们有大量的硬件合作伙伴都在出海,我们也希望获得政府层面的指导,帮助我们顺利打开海外市场。”

针对企业的出海诉求,青浦区商务委副主任朱丰当场表示:“青浦正重点打造面向长三角全域的‘出海服务平台’,目前已汇聚法务、税务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将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出海支持。”

上海东炬律所合伙人、副主任孙巾杰充分感受到随着长三角企业加速创新升级、拓展海外市场,合规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需求愈发迫切。“我们具备相应的专业服务能力,可以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有资源也有诉求,会客厅里的对话常常一环扣一环,她坦言行业对专业法律人才的需求旺盛,当前人才储备仍需进一步扩充。

青浦区司法局律师公正工作科科长张国华立刻接住诉求。“今年5月《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法务区建设的实施办法》出台,符合条件的优秀法律人才可享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福利,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也有支持。”他进一步透露,区级法律人才扶持政策正在研究中,后续将陆续出台。这一回应不仅让孙巾杰打消了顾虑,更让在场企业看到了政府在法律层面的坚实支撑。

青浦区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柏培峰给出“双向发力”的建议:一方面借助长三角三地互办活动、资源共享的成熟机制,为企业打通跨域推广的“快车道”;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深挖一体化基因,打造定制化特色产品,让长三角元素成为产品的独特竞争力。

“我们打造的水乡客厅・方厅水院本身就是一体化的承载地。未来这里将持续为长三角企业提供展示、交流、推广平台,助推企业打破地域界限,让一体化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春的回应,让现场企业看到了跨域发展的更多可能。

青浦区科委副主任李励君现场带来重磅利好:“我们正推进由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组建的跨省域高新区建设,整合的资源更为广阔,目前该园区已启动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若申报成功,它将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高新区,届时三地的人才扶持、企业创新激励、产业集聚培育等各类政策,都将在园区内实现全面覆盖。”

人才需求旺盛!

破解结构性错配

政企校联动寻突破

一句“缺人才”,让现场企业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上海弘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管仲甫提到公司正紧急需要在上海、义乌、金华、江苏等地招聘数十名人员,“我们希望找到适合项目的普通岗位人才,但要一次性要招到这么多人,还是存在不小的难度。”

芯笙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施剑文感慨:“微电子与芯片领域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不少毕业生对封装技术、设备操作缺乏认知,企业需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基础培训。”

青浦印刷协会秘书长王宏艳也愁这事!协会里140家企业,年产值都过百亿了,但是大家的共性问题是要么劳动力资源被中介垄断,要么年轻人来了没归属感。她无奈地说:“我们也跟高校合作搞产学研,想留着毕业生,可最后能留下来的还是没几个。”

“为了精准对接大家的用人需求,我们的招聘服务也一直在升级!”青浦区人社局副局长罗金慧在现场介绍,常年开放的长三角人力资源市场,能直接给企业提供免费招聘服务,有需要的随时可以用。“平时我们还会联合嘉善、吴江等地,一起去武汉、长沙,还有上海本地的华政、上外、同济这些贴合企业需求的院校去集中招聘,企业都能跟着一起去,现场对接人才!”

青浦区区域发展办公室主任裴康进一步补充,青浦正积极推动复旦未来技术研究院等落地机构与企业构建人才良性互动机制,“十五五”政策也将推出突破性举措,让人才对接更顺畅。

青浦区科委和上海理工大学签约,将共建长三角卓越工程师联合学院,围绕企业的实际需求定向培养人才。科委副主任李励君介绍:“现在正在做需求排摸,聚焦少数细分领域,先行试点推进,欢迎企业积极跟我们对接。”

流量需求集中!

搭建多元平台

为企业发展“扩声引流”

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成长期企业,“获客难”、“推广成本高”的流量需求都很突出,上海旺脉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耕技术营销与数字广告领域,联合创始人朱宁坦言,流量运营背后是高昂的研发成本,她希望政府牵线搭桥,依托长三角数字广告概念搭建平台,让企业在服务电商外,进一步拓展教育、游戏及中小企业等服务场景。

对此,青浦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华婷燕主动介绍:青浦区已成立长三角数字广告联盟、设立广告服务站,还将通过沙龙活动、数字广告AI+产业模式,为企业精准对接资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上海青浦区满山乡遇项目开发总监宁辉带着发展诉求而来。深耕青浦东厍村整村运营的满山乡遇,是藏在田园里的宝藏地——醇香咖啡、诗意民宿、地道餐厅,引得游客慕名打卡。可练塘高铁站、朱家角地铁站两大枢纽近在咫尺,却无直达公交串联。“我们举办过绣球花节、中医生活节还联动过镇里的茭白节,但单靠企业吆喝,声量还是太小了!”他希望这个乡村好项目能被更多人看见。

话音刚落,青浦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崔卫琪马上回应:“这样的优质特色项目,就得多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区融媒体中心将与区域优质特色企业深化对接、精准宣传;更会以“青和力・浦未来”营商会客厅为桥梁,全程跟踪后续进展,把企业成长和营商环境优化的故事,好好讲给大家听!

针对企业的交通需求,青浦区建管委副主任耿伟荣表示:“练塘站已配套四条公交线路,覆盖多个区域;全区133条公交线路中有51条满足村村通需求,后续将结合市交通委工作机制,收集需求并适当调整线路。”此外,他表示全区已开通20条毗邻公交,其中示范区线有8条,青浦至吴江、嘉善方向有2条,“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发力,把乡村出行和跨区域通勤作进一步优化,让大家出门更方便!”

用地需求迫切!

政企精准对接

破解“扎根之困”

“我们在青浦20年,却一直没能拥有自己的厂房,这是最大的遗憾!”上海大觉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滨海满是期盼,“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均在青浦,如今已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在浙江、西北布局生产基地,还与多地高校抱团开展产学研创新。”更让他看重的是,青浦作为快递行业“聚集地”,三通一达、极兔、顺丰华东总部等齐聚于此,他希望能真正扎根在青浦。

吴滨海的诉求刚说完,青浦区练塘镇副镇长钱玲立刻带来好消息:“练塘工业园区有200亩工业用地、29万平方米空置厂房,还能享受张江跨省域高新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双重政策红利。”她热情发出邀请,期待会后与企业深入对接,寻找合作契合点。

这边企业用地诉求刚得到积极回应,青浦印刷协会秘书长王宏艳便紧接着道出了行业共同的心声:“我们协会里藏着不少优质印刷企业,可大家常年靠租房经营,发展空间受限,想扩产、想升级都难!协会一直想牵头为行业争取一块‘根据地’。”练塘工业园区的优质资源,恰好与行业需求精准契合!

这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就在身边”的资源匹配,也不用等后续漫长对接,在活动现场大家互加微信、仔细沟通、加速推进。

从长三角资源协同,到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再到企业流量的多元赋能、用地诉求的高效回应,“青和力・浦未来”营商会客厅不是简单的政企交流,更是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政企同心破局的“活力引擎”。在这里,企业的“急难愁盼”能被直接听见,发展的“堵点难点”能被快速回应,政企双方以面对面沟通打破信息壁垒,以实打实举措盘活区域资源,更让青浦营商环境在精准对接中持续升级。

来源:话匣子

编辑:沈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