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博物馆 > 文章详情

特展细读丨固原北周李贤墓、隋代史射勿墓壁画

转自:上海博物馆 2025-11-04 17:37:47

展览延期通知

为回应观众对于 “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 的热情,经协商,本次特展将延期至 2025年12月1日,期待与更多朋友相聚展厅,共赏文物风华。

北周李贤墓壁画及其题材

在中国古代,墓葬是魂灵的居所。汉代以来,人们愈发希望在幽冥的地下仍然能够延续人间光彩的生活,“看到”人间的景象。因此,墓葬作为“阴宅”,其规模、布置、随葬品要能够体现亡者生前的身份、地位和财富。现实中有些事物难以带入地下,有些抽象的观念只能采取象征性的表达,逐渐便以图绘代之,复现在墓葬的墙壁上。同时,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墓葬壁画的内容和风格也受到当时流行风格和著名画家的影响,主流的、新鲜的绘画形式风格亦会引入地下。

北周李贤夫妇墓,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等处绘有壁画,从残迹看,原有四十余幅,现存较完整者逾半。题材分为门楼、武士、侍女伎乐几种(图一)。

图一 李贤墓平、剖面图  见韩兆民《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

门楼图位于过洞和甬道口外上方,计4幅,其中2幅所绘门楼为重檐,2幅为单檐。图以白灰浆打底,以墨色勾勒出庑殿式顶,瓦垅鳞次,鸱尾昂扬,以红色绘立柱、斗拱、额枋、栏杆等。墓葬中门楼式的建筑装饰也称“照墙”,东汉时期的关西地区墓葬就可见到,起初用砖雕砌仿地上宅邸的形象。北朝时期,墓葬中始以壁画绘出门楼图,李贤墓为其中早例。相较砖砌的形式,门楼壁画更为精细、形象,与实际存在的墓室空间共同构成一个墓主亡灵的居所(图二)。

图二 北周李贤墓 门楼图

武士图位于墓道、天井、过洞东西两壁,位置左右对称,现存18幅。武士持刀而立,神情肃穆。头戴冠,内穿袴褶服,宽袖,外着裲裆明光铠,足蹬麻履。有的武士袂角向墓室方向飘荡,威风凛凛(图三)。

图三 北周李贤墓 武士图

侍女伎乐图位于墓室四壁,现存完整侍女2幅,残存1幅侍女胸像,伎乐1幅。侍女手执拂尘或团扇而立,衣袂翩跹。头梳双发髻或高髻,内穿圆领衫,外着宽袖服,腰系带,下裹裙。伎乐腰间系圆鼓,双手正执槌击鼓,头偏转向另一侧,神态活泼,颇具律动感(图四)。

图四 北周李贤墓 执团扇侍女、击鼓伎乐壁画

除过洞壁上的武士图因过洞本身较低矮而画得略矮小以外,其他壁画人物几与真人等大,营造出外有武士值守、内有仆从服侍在侧,墓主夫妇“观赏”伎乐舞蹈的欢乐景象。

北周李贤墓武士壁画人物脸型方圆丰满,眉弓弧圆,鼻梁直挺,双眼皮,有“八”字胡须,双耳硕大,耳垂颀长,颈肩短壮,有的武士双目微闭,或目视前下方(图五)。这些都带有浓郁的佛教绘像特征。事实上,李贤于北周保定二年(562)任瓜州(今敦煌)刺史,为期两年。彼时敦煌为丝绸之路重镇,莫高窟盛况空前。

图五 北周李贤墓武士形象

有趣的是,本次展出的固原隋代史射勿墓壁画中,人物形象和造型方法皆与李贤墓大不相同。二墓位于同一地理单元,壁画绘制时间仅相距四十年(图六)。壁画的题材、分布情况都大体类似,但人物形象特征和造型方法却大异其趣,值得我们关注。

图六 北周李贤墓、隋史射勿墓相对位置示意 

(底图取自罗丰《悠悠六盘山:宁夏固原地区考古述略》,上海博物馆编《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25年)

隋代史射勿墓壁画及其风格

隋代史射勿墓壁画的题材、分布情况与李贤墓类似,二者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人物表情、仪态画出细微的不同,各具情态,真实生动。可见大体依北周时期这一地区墓葬壁画旧例。史射勿在北周天和二年(567)授都督。到了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史射勿远赴凉州,追随李贤之子李轨征战突厥。

但其画中人物形象、服饰与李贤墓有所不同。史射勿墓壁画武士蓄“一”字髭,大络腮胡,面部具高颧骨、高鼻、深目的胡人特征。持环首刀,着交领大袖宽袍,为褒衣博带的汉地样式,下穿宽裤,足蹬乌靴(图七)。另还绘有头戴两脚幞头的执笏侍从,作躬身进谒状(图八)。侍女皆梳高发髻,着齐胸红条长裙而立,其中一人手执如意,这种服饰造型于唐墓壁画愈发多见(图九)。

图七 史射勿墓壁画 武士图

图八 史射勿墓壁画 侍从图

图九 史射勿墓壁画 仕女图

李贤墓人物施色多用晕染,以红色施在面部眼窝、鼻背、眼下,在鼻梁、眉弓处施以白色以示高光,而颧、额、颌处的叠染则反映出对中原晕染方法的融合,二者配合塑造出五官的深邃感和面部的立体度。颈部、肩部的边缘也施以红色晕染,使肩颈圆转过去。裲裆铠、衣褶的边缘也用了叠晕表现出铠甲隆起的体积和衣褶的厚度(图十)。

图十 李贤墓仕女图的面部和颈部塑造、武士图的“裲裆铠”体积感

李贤墓壁画施用的晕染法是一种西域“凹凸法”和中原传统晕染法融合的产物。“凹凸法”源头在印度,故也称“天竺遗法”,随佛教一路东传。晕染法在西魏、北周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中使用较为普遍,当时固原与敦煌之间或存在着艺术交流(图十一)。

图十一 莫高窟第301窟北周壁画 主室南壁 说法图(局部)

史射勿墓壁画人物造型为典型的中原风格,其突出特点在于用笔,线条遒劲,变化丰富,通过笔法表现人物的骨相与结构,可谓做到了“骨法用笔”。塑造人物面部结构不施色彩晕染,仅凭线条的轻重和粗细就能凸显骨骼和肌肉的不同质感,鼻骨硬朗高耸,苹果肌紧实圆润。描绘人物身体的动态,仅用一根线条,通过运笔使转、提按便能体现出肩、肘关节弯曲时的透视。这种自由流畅的线条来自中原强大的书法用笔传统。相较之下,李贤墓人物壁画的线条就略显稚拙,粗细均匀(图十二)。

图十二 史射勿墓壁画线条、李贤墓壁画线条

史射勿墓壁画人物服饰施色以平涂为主,宽袍正面施以红色,内里和裤子留白或施白色,环刀和靴子施黑色(图十三)。东汉辞赋家王延寿作《鲁灵光殿赋》,提及施色与物象的关系,所谓“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即以不同颜色摹绘物类,要使得颜色符合事物的变化得其真实情状。这种施色方法,由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概括为“随类赋彩”,与“骨法用笔”同为绘画“六法”之一。

图十三 史射勿墓壁画人物服饰施色

北周李贤夫妇墓和隋代史射勿墓壁画在绘制方法上,都是先以白灰浆打底,再施色其上,颜色皆为红、黑、白三色,但造型方法却大不相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原州处于华夏文明和西域文化的交汇点,丝绸之路前脚吹来了西域的风,一霎间又融进了广袤的中原大地,碰撞与交融、多元与开放正是彼时原州的时代主题。

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

The Spiraling Glory:Treasures From GuYuan,NingXia

2025.07.09-11.17

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

中国东方航空第二特展厅

Shanghai Museum East 

(No.1952 Century Avenue)

China Eastern Airlines Exhibiton Gallery 2

供稿丨韦嘉阳

学术支持丨青铜部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