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宁区第十期“爱心助老”实物帮扶项目深入各街镇。该项目针对低保、低收入边缘群体、大重病患者等困难老人的实际需求,为100位困难老人定制“心愿清单”,用实实在在的帮扶精准传递温暖。
“总觉得冷,要是能有条厚点的被子就好了。”近日,陈阿婆坐在床边,向上门走访的综合帮扶评估员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今年72岁的陈阿婆罹患尿毒症多年,身体状况较差,每周需透析三次,每月药费较多。退休后,陈阿婆仅靠微薄的退休工资生活,刚做完透析,每月的医药费让其本就不宽裕的生活更显拮据,她也因此成为此次“爱心助老”实物帮扶项目的帮扶对象之一。

据了解,长宁区第十期“爱心助老”实物帮扶项目由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和长宁区惠民综合帮扶服务社具体组织实施,帮扶对象覆盖全区10个街镇,均为低保、低边、大重病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中60岁以上的老人。工作人员前期通过逐户排摸,筛选出的100位帮扶对象各有难处。“有的是一户多残家庭,比如周老伯,不仅自身髋关节骨折术后需长期就医,每月自付医疗费高,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还有方阿婆,2024年10月突发脑溢血后瘫痪在床,现在护理院居住,所有退休工资都用于支付护理费用,生活入不敷出……”工作人员介绍。
在征询心愿过程中,不少老人的愿望都藏在细节里,如患有尿毒症、每周需3次血透的孤老张阿公,希望有个轻便的护腰带;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的王师傅,想要一对远红外护膝;低保边缘家庭的刘阿姨,心脏装有支架且患糖尿病,最需要的是低糖电饭煲。

针对这些多样化需求,项目将帮扶额度设定为每人1000元,实物品类涵盖助老产品、生活产品、护理用品等三大类,每位老人可挑选3至4件心愿物品。为确保物资贴合需求,工作人员带着物品目录和实物样品上门,耐心协助老人挑选。“家里的洗衣机坏了好久了,现在终于能换了!”张阿姨拿着目录,反复确认着洗衣机的容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保障物资品质与配送效率,项目联动优质厂商,采用“厂家直供+线上选购+线下确认”模式。目前,100位帮扶对象的心愿物品已经全部发放完毕,其中,小家电、护理用品、生活必需品成为热门选择。这些物品虽不贵重,却能解决老人们的燃眉之急。通过这样的精准帮扶,让困难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未来,长宁区惠民综合帮扶服务社也将持续关注这些困难老人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图片来源于区民政局
撰稿:谭奕茂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