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虹桥街道的年度法治沙龙活动“每月说案”,以与模拟行政处罚听证相结合的形式焕新开展,聚焦社区治理难题开展研讨,在不断创新中,全方位提升执法、普法能力。
随着长宁区第七届“我执法我普法”宣传月活动的启动,如何打破传统的、“全面撒网”的普法形式,进一步释放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效能,虹桥街道一直在思索。经过精心筛选,虹桥街道选取了一件发生在辖区具有典型性、争议性的占用物业公共部位的真实案例,通过高度“仿真”的模拟演练,让现场的基层干部在实训中练就矛盾化解的真功夫。


现场,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模拟主持听证,司法所干部模拟担任当事人,展示听证全过程和流程合规要点。
在活动中,执法队员表示,社区里发生居民占用物业公共部位的案情可能不复杂,然而此类行政执法案件容易涉及邻里长期矛盾,增加案件的复杂程度。因此,在当事人表达自身权利的主张,与行政执法的强制要求产生碰撞时,执法队员不得不面临“两头堵”的难题。
对此,在执法实践中,执法队员做到确保工作流程清晰、执法程序合规、法律适用得当,向当事人解释清楚相关法律依据,便成为了听证流程中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对于执法队员所具备综合素质的考验。
全流程观看模拟听证,于不少基层干部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法形式。大家表示,此次模拟听证实训程序规范、代入感强,能够帮助基层干部快速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并依托鲜活的案例实践,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和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作为虹桥街道的法律顾问,上海康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珍在观看模拟听证后表示,此次以模拟听证的流程开展普法宣传,是一种新鲜的形式,引发的热议话题接踵而来。现在,听证程序已经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广大居民来说,也是一种保障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
说案、说理也说情,虹桥街道的“每月说案”沙龙活动已然融入街道网格“一盘棋”,形成了“问题发现—法律研判—协同处置”的闭环链条,推动跨部门合力化解网格中的裉节问题。
撰稿/摄影:闫 漫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