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一张书桌,温暖了一个家

转自:上海杨浦 2025-11-04 16:40:24

一张安静的书桌,对于困境儿童而言,往往是成长路上的“暖心灯塔”。近日,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以“多格合一”为抓手,将排摸困境儿童纳入网格日常,用精细化触角主动发现“一张书桌”背后的成长难题。一场场“家庭微改造”行动随之展开,不仅点亮了孩子的学习空间,更以“街道统筹、睦邻兜底、社会参与”的温情接力,用基层治理的“网格”织就民生“暖”网。

1、从“一屋杂乱”到“一角书香”

“以前家里堆满杂物,孩子写作业只能在床边或者小凳子上趴着,我们看着也心疼,但实在没空间。”家住延吉社区的居民张女士(化名)提到10岁的儿子小新(化名)时,一脸无奈。小新家租住的房子狭小老旧,一家人的生活用品与杂物混杂堆砌,孩子连一个专属的学习角都没有。

在杨浦,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老旧小区的“硬件”在升级,但“软件”——尤其是家庭内部的成长环境,依然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的社工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辖区内存在一批像小新这样的困境儿童,他们的家庭环境拥挤杂乱,缺乏基本的学习空间与氛围。

如何让帮扶“靶向”更准、资源“滴灌”更有效?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通过撬动社会资源,实施“家庭成长计划”。

在发现小新的情况后,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社工将其作为“家庭成长计划”的重点帮扶对象。该计划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这项综合性的家庭支持计划,旨在通过物资援助和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困境家庭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是简单的物资捐赠,而是一场“量体裁衣”的微改造。项目团队与社工多次上门,与小新妈妈反复沟通,精准测量空间、敲定方案。从定制的儿童床、衣柜,到一套专业的学习书桌、书椅、书架,再到全新的床上用品,施工人员、社工和志愿者仅用大半天时间,就让这个堆满杂物的小屋焕然一新。

改造完成的那一刻,小新迫不及待地坐到新书桌前,认真地摆好书本。妈妈激动地说:“家里干净整洁了,孩子学习的劲头完全不一样了。”一张书桌的“落地”,带来的是一个家庭生活品质的“跃升”,更是一个孩子走向“书香未来”的起点。

2、“软件”持续赋能:从“扶困”走向“扶智”与“扶志”

“硬件”的改变,带来了立竿见影的“软件”变化。

改造完成后,小新一家人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曾经连写作业地方都没有的小新,如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明亮学习角落,可以安心读书。

妈妈也激动地表示,家里变得干净整齐了,孩子学习更有劲头了,自己看在眼里也更有信心把家庭经营好。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小新家的居住品质,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带来了积极的心理影响,一个专属的学习空间让小新感受到了被关爱和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小新妈妈说:“确实有个专门的学习桌,孩子学习态度都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就保证书桌上不放杂物,都是他学习的东西,写作业效率高很多。”这份来自家庭内部的自觉维护,正是项目所期待的“内生动力”。

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负责人表示,改造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睦邻中心将依托阵地,持续跟进,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线上线下素质教育活动,并针对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亲子课堂等服务。

从“一桌难求”到“一室温馨”,杨浦区的基层社区正在用“绣花针”功夫,为“人民城市”写下了温暖而务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