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是深化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更是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松江区中山街道郭家娄居民区党支部聚焦社区物业领域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红色物业专员的“红色纽带”作用,推行“联通物业、畅通业委会、贯通网格资源”的“三通”工作模式,解决居民“关键小事”,实现民意诉求直达快办,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蛇出没!别慌!
红色物业 “控场” 护平安
三亚毒蛇咬人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之际,信达仁泰苑小区业主徐先生在活动室发现一条近2米长、杯口粗的灰白色大蛇,消息被传开后,部分楼栋群内出现恐慌情绪。面对突发情况,党支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仅用48小时便缓解居民恐慌情绪,让大家重拾安心。

网格联动“吹哨即到”。红色物业专员在楼组群内实时更新事件处置动态,联动党支部将该事件纳入网格治理重点事项,开通民生诉求绿色通道,通过综合网格工作站对接区林业站。专业人员根据目击者提供的图片,确认蛇为无毒黑眉锦蛇,并提供科学处置意见。党员带头“正向引导”。针对居民“谈蛇色变”的恐慌,党支部指导红色物业专员组建“党员科普小分队”。党员带头在楼组群普及黑眉锦蛇的生活习性、无害特性,联合物业发布“线索征集令”,引导居民从“恐慌回避”转向“理性参与”,逐步消除恐慌情绪。防患未然“长效守护”。尽管大蛇已“销声匿迹”,党支部仍牵头制定“长效防护预案”,联合物业备齐驱蛇粉、提前对接专业捕蛇人、加强早晚时段党员志愿者巡查力度。红色物业专员还定期在居民群内通报工作进展,不少居民打趣“青龙入宅保平安”。
树木剪不剪?怎么剪?
多方协同化解树木修剪矛盾
树木修剪是社区治理中“老大难”问题。绿地依翠园小区底楼居民反映,遮荫树过密导致蚊虫增多,希望修剪;楼上老年居民则担心树木砍伐后失去纳凉场所,明确表示反对,物业陷入“两难”。党支部秉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原则,协同红色物业专员、楼组长同向发力,通过听民意、议方案、建机制,将“剪不剪”的矛盾转化为“怎么剪”的共识。



党员敲门听民意。党支部牵头“敲门行动”,红色物业专员带党员志愿者逐户走访,引导居民换位思考,理解彼此需求;同时详细记录意见诉求,形成“民意清单”,为后续协商打基础。支部搭台议方案。召开“一棵树”修剪协商会,邀请居民全程参与,结合市绿容部门修剪标准以及居民意见,形成最佳修剪方案,既保证采光,又兼顾树木根系,将“矛盾树”变成“样板树”。党建扩面建机制。党支部坚持“解一事、治一类”的治理思路,将“样板树”修剪方案在全小区公示,红色物业专员联动“三驾马车”推进小区175棵树木批量修剪工作,消除台风季树枝砸车的安全隐患。
一边要热闹,一边要安静
破解凉亭使用矛盾需巧思
为切实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物业治理水平的提升,党支部以“一信一海报”的形式,公开红色物业专员联系方式,并启动“我爱我家”社区微更新项目。针对居民集中反映的“增设户外歇脚场所”需求,迅速行动,将小区内一处闲置空地改造为休闲凉亭。

然而,凉亭投入使用后,新的矛盾随之出现,老年居民希望在此开展社交活动,年轻群体则诉求安静休憩环境。对此,党支部牵头、红色物业专员指导、业委会建言献策,通过多方协调与优化调整,制定“疏堵结合”的解决方案,让凉亭重归和谐。

逐户走访听诉求。红色物业专员联合业委会、党员志愿者,逐户走访凉亭附近36户居民,梳理出“噪音集中在早晚时段”“主要源自棋牌活动”等关键信息,精准锚定矛盾焦点。专题会议定方案。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盘活小区闲置活动室,打造“老年棋牌活动室”,满足老人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协调物业调整凉亭布局,撤走棋牌桌、保留休息座椅,并制定“凉亭公约”,明确静音时段与活动限制,用制度化解噪音问题。改造后的凉亭既保留休闲功能,又解决噪音困扰,实现“老少双赢”。
资料:松江组工
来源:宜居松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