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胶带封死的密室里传来第二人的呼吸,当烧炭自杀的现场丢失了关键电脑——11月7日至16日,犯罪推理系列剧场《踏血寻痕》第二部《观察者的技术》将登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以“痕检师视角+极简舞台+时代命题”的三重魅力,延续该系列大麦9.0、猫眼9.6的高口碑,邀观众沉浸式剖开完美犯罪的伪装。

演出海报
作为“天才捕手计划”授权的犯罪推理IP,《踏血寻痕》系列剧场由很难满意剧作室出品,始终以“痕迹检验师的专业视角”为核心——从第一部《不存在的女儿》中“40平方米舞台变多重空间”的巧思,到本次《观察者的技术》里“凡有接触,必留痕迹”的执念,每一案既是罪案的解剖,也是时代的切片。
本次故事锚定2008年——奥运圣火与创业浪潮交织的盛夏,两位年轻人的代码梦想在时代风口绽放,却以烧炭自杀的方式骤然落幕。而第二起同款死亡案件的出现,让“自杀”的结论摇摇欲坠——痕检师刘神隐将带着观众,从毛发纤维、胶带指纹、虚拟数据中,拼凑出被时代喧嚣掩盖的真相。

剧情介绍
“舞台上没有布景,却能看见整座城市的秘密。”这是《观察者的技术》最颠覆性的尝试:以“思维现场”替代实景搭建,用演员表演与机关巧思激活观众想象。
看似空旷的舞台暗藏玄机——激光网模拟案发现场的空间重构,三条卷轴铺展历年卷宗,悬挂的建筑模型投射出赛博朋克感的“元宇宙场景”,甚至演员手中的咖啡杯、AI换脸道具,都藏着与案件相关的细节编码。观众需紧随刘神隐的视线,在“无实物表演”中捕捉线索。
四位演员将在110分钟内切换数十个角色——从程序员到咖啡店阿姨,从警察到神秘的“观察者”,仅靠服饰、语气的细微变化完成身份跳转,台词密度之高、角色切换之快,被观众称为“话剧版‘声临其境’”。
该剧没有传统悬疑剧的惊悚音效,却以“台词造景”让观众成为推理共建者——当演员念出“胶带边缘的指纹方向”,观众需在脑海中还原密室布局;当刘神隐分析“代码逻辑与犯罪心理的关联”,烧脑的技术细节与人性博弈将同步展开。
据了解,11月7日至16日,《踏血寻痕2:观察者的技术》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连演8场。这个11月,不妨走进剧场,在“空无一物”的舞台上,与刘神隐一起,让痕迹“开口说话”。
将此文转发至朋友圈,集满20个赞,并将截图、姓名、电话通过私信形式发往“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后台。我们将随机抽取2名幸运粉丝,分别送上《踏血寻痕2:观察者的技术》首场演出380元票2张(演出时间:2025年11月7日19:30)。
活动截止时间:2025年11月5日12:00
温馨提示:
本次活动同一微信号仅有一次中奖机会。小编将于活动截止后3个工作日内通过私信回复获奖者,并告知奖品领取方式,请获奖者及时关注“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的私信通知,逾期未回复者视为自动放弃获奖资格,奖品不补发。注:最终解释权归徐汇融媒所有。
记者:王永娟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