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从“无处歇脚”到“不想回家”,看这个社区用“小空间”连接“大民心”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1-04 12:45:36

一大早,家住宝山区庙行镇艺康苑的张阿姨送完孙子去“艺学堂”上手工课,转身走进“共艺汇”党群服务站的“智享银龄”区,和老邻居们品茶对弈。不远处,孩子们在新建的儿童乐园里嬉戏,年轻人在智能健身步道上跑步,外卖小哥在“暖途艺家”驿站歇脚充电……

眼前这幅温馨画面,很难让人想到,不久之前这里还是一处活动空间狭小、公共设施陈旧的闲置空间。一位老住户坦言:“以前在小区里走累了,连个歇脚的地儿都没有。老人们想下个棋、聊个天,孩子们想跑一跑、玩一玩,都没个去处。”

一个不起眼的社区角落,如今却成了居民口中“不想回家”的党群阵地。转机,源于一场“全龄友好”的焕新升级。

一场“听见所有人声音”的

阵地改造

“共艺汇”党群服务站的焕新过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新排布,更是一次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缩影。

在整个改造进程中,居民区党总支发挥“两区共治,双向赋能”联动工作机制的独特优势,善用“五艺四康”工作法,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参与平台,让每一个人都能各抒己见,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聚焦阵地空间布局、功能设置、环境营造、服务内容等关键议题,邀请职能部门、社区达人、居民代表,多次召开“共商共建共治”联席会议,充分征询居民意见建议。从蓝图到现实,历经数轮反复修改与精细完善,这个凝聚社区最大共识、彰显“全龄友好”理念的“共艺汇”党群服务站,终于在艺康苑落地生根。

“全龄友好”不仅是口号

更是行动

“共艺汇”设有五个功能各异的主题空间,覆盖全年龄、各个群体。有展现社区治理的“艺·展厅”,服务于低龄儿童的“艺学堂”亲子乐园,服务快递外卖小哥的暖途艺家,也有让老人老有所享的“智享银龄”,还有社区达人最爱的“匠人工作室”。

艺·展厅

这里是社区治理的“智慧墙”,记录着“五艺四康”工作法的点滴成果。

暖途艺家

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的“暖心港”,充电、饮水、歇脚一站式搞定。

智享银龄

老人的“乐活驿站”,棋牌、茶艺、智能手机课一个不落。

艺学堂

亲子家庭的“快乐园”,阅读、手工、派对陪伴成长。

匠人工作室

社区达人的“才华秀场”,书画、编织、配钥匙……样样有人教、有人学。

“街社共融”带来了优质服务

更带来了治理力量

“以前觉得居民区和周边商家是‘各过各的’,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能在‘共艺汇’参加公益课程,还能在‘益路共康 邻里悦市’市集上买到周边商家的优惠商品,实在太方便了。”居民李女士的感受,道出了艺康苑“街社共融”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在建强“共艺汇”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合伙人”机制吸引临街商户“以场地换服务”,引入书法、手工等公益课程,每两个月举办一次便民集市,在家门口就能理发、量血压、测血糖,进一步丰富了服务供给。于是闲置空间用起来了,商户服务多起来了,居民评价也好起来了。

而最让人暖心的,莫过于“暖途艺家”驿站的设立。这里不仅是户外工作者的“充电站”,更成为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起点站”。不少外卖小哥、快递员主动担任“流动网格员”,从“匆匆过客”变成“社区治理合伙人”。

居民“当家”

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

“共艺汇”党群阵地的焕新,不只是多了几间房、几把椅子,更是社区治理理念的一次升级。它让老人有了去处,让孩子有了乐园,让户外工作者有了港湾,让有才之人有了舞台。

“在强化功能设置的同时,我们还搭建了‘艺康佳谈议事会’‘小杜帮侬忙’等人人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让每个人都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对于这一治理理念的升级,党总支书记介绍道。

空间虽小,格局却大;服务有界,人心无界。“共艺汇”党群服务站用一方小小的空间,传递出无限的温暖,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区,正破茧而出,焕发新生。

通讯员:龚薇

编辑:王之仪(实习)

资料:庙行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