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贯通·赋能”
近日,“铸魂·贯通·赋能——闵行区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暨德育‘第一课堂’主题教育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永德学校举行。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于漪教育思想研究部(师德与大思政课研究部)副部长俞慧文、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赛君、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尚伟伟、闵行区委统战部副部长何婷婷、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陆海珍等领导参与本节课的观摩。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永德学校语文教师吴周云带来德育第一课堂《守护壮美山河 共燃同心星火》。

课堂通过宣讲分享新疆挖渠、青藏筑路等共拓故事,连线云南护边警察,聆听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现场寄语,描界碑,写明信片等体验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各民族共同开拓、守护祖国疆域的历程,深刻理解“共拓共守”的内涵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激发“红领巾接力守护”的使命感,自觉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专题分享环节,不同学段的教师代表展开精彩分享。其中,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王欢欢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中卢晓梅老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永德学校王思琪老师,分别立足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以《飞翔的梦想:国产大飞机的蝶变之路》《突围的力量:从“卡脖子”到中国“智”造》《铸心的奋进:强国青年的时代答卷》为分享主题,详细阐述如何将新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与创新能力。

圆桌对话环节,嘉宾围绕“如何讲好科技现代化故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探索”展开深入研讨。对话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部(师德与大思政课研究部)俞慧文副部长主持,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陈飞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闵行基础教育集团徐娟老师、吴泾镇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岳小力主任,以及集团内不同学段的思政教师代表共同参与。
研讨达成共识:实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须注重目标贯通性,做到螺旋上升、有机转换;内容上注重协同,与学段特点结合,做好必要的重复及合理的反复;针对小学生直观、具象、好奇心强的特点,采取神话故事、大国重器等故事切入,引导孩子在探究和实践中获得自然启迪;针对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特点,通过情境导入正反面案例形成认知冲击,引发深度探究;面对高中生抽象、系统、批判性思维特点,鼓励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思政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尚伟伟副教授对本次研讨内容作点评指导。她肯定闵行思政工作走在上海乃至全国前列,坚持“主题聚焦、接力育人”,搭建思政一体化“立交桥”,“路径务实、主打赋能”,展现基层智慧。她同时建议,思政一体化需以学生核心素养连续进阶为核心,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闵行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潘蓓蕾强调,办好思政课要以新思想铸魂,核心在“贯通”、关键在“融合”、目标在“赋能”,需深化思政一体化“闵行路径”,打破学段壁垒、整合资源,为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铸魂”是思政教育的根本,“贯通”是一体化建设的格局,“赋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闵行教育贯彻实施“大思政课”培根铸魂行动,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 构建思政协同建设“大格局”,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任务,夯实思政课程建设“主阵地”,打造“第一课堂”思政课教学资源库。
★ 创新思政实践教学“大课堂”,利用“闵行区大思政课实践地图”资源,形成“一校一品牌”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 形成覆盖学生成长全维度、教育环节全链条的改革框架,助力构建固本铸魂、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思政政治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