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对于静安区的困境青少年群体,团区委主动作为,自2023年起开展“追光小屋”微改造项目,于2024年成为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
记者了解到,历经三年深耕,静安区
已完成辖区内70余户困境青少年家庭的改造
,通过硬件升级与设施完善,这些家庭的生活舒适度和日常便利度得到大幅提升,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困境青少年筑起成长“防护墙”,在各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中列于前位。已改造焕新的“追光小屋”↓↓↓




团区委多维度开展困境青少年帮扶:
前期
,通过动态摸排、三级审核精准锁定受助对象,整合专业与社会力量筑牢实施根基;实施中
,依托全市统一的“1+3+6+X”标准模式,以需求为核心优化改造方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叠加“自选动作”保障安全与便利;后续
,开展“一人一策”成长关心,提供课程辅导、个案服务等,还实行“应纳尽纳”帮扶政策,通过募集资金、点亮“微心愿”等,为青少年织密成长“保障网”。单亲女孩的“破旧房间”,
如何因“追光”迎来华丽蜕变?
在老城区那栋爬满岁月痕迹的居民楼里,每一块剥落的墙皮都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沧桑。楼道里灯光昏黄,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而小沈和她的母亲就住在这栋楼里。


改造前环境
一张破旧的饭桌,边角磨损,桌面满是划痕,漆面早已剥离,这便是她日夜伏案学习的“战场”。唯一的光源,是那盏挂在天花板中央,忽明忽暗、摇摇欲坠的白炽灯。


社工上门沟通和改造中
通过“追光小屋”项目的申报,小沈一家的困境引起了关注,且她们符合改造条件。青少年社工与施工单位为她精心设计了一份以赋能为核心的改造方案。
这份方案,不仅仅是对房间的改造翻新,它更像是一把钥匙,试图打开小沈内心深处那扇关于自信与梦想的大门。方案中,不仅涵盖了对
房间的重新布局、采光改善和功能分区
,更令人动容的是,小沈本人也成为项目的首席设计师
。这意味着,她将亲手为自己打造一个梦想中的空间。社工全程助力,
“
追光小屋
”完工后能否惊艳她的生活?暖心陪伴,共筑梦想小窝
改造的每一个环节,
都充满了温暖与尊重。
从上下床的选择,到书桌款式的决定,再到灯具的挑选,社工都
耐心地征求小沈的意见,认真地倾听她心中的每一个想法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们都非常重视,让小沈感受到自己的声音是被听见的,自己的选择是被尊重的。
不仅如此,社工还
邀请小沈全程参与改造过程
。在那些日子里,小沈和志愿者们一起,挥洒着汗水,对房间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打扫。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擦拭,都凝聚着她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待终圆梦,“追光小屋”变身梦想空间
三周的时间,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希望的等待。当小沈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缓缓推开那扇熟悉的房门时,曾经那个昏暗、拥挤、弥漫着压抑气息的房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
明亮、整洁、充满生机的空间
。
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崭新的书桌,另一侧,是一张铺着干净床单的床,床单上的图案清新可爱。头顶上,是一盏可以调节灯光亮度的风扇灯,它既能在炎热的夏日带来清凉,又能在寒冷的夜晚送来温暖。

困境关爱的缩影,华丽蜕变的起点



可滑动查看图片
夏日慰问礼和“成长加油包”




“1+3+6+X”标准模式(滑动上图,从左到右分别对应:1间居室改造、3面作业、至少6件生活学习必需品、X项“成长加油包”资源)
由团区委、街道团工委、爱心企业和青少年社工共同完成的“追光小屋”项目,其实只是全市困境青少年关爱计划中的一道缩影。然而,对于小沈来说,这间亮起来的“追光小屋”,却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意义的居住空间,更是她心灵的避风港,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
改造家庭赠送的锦旗和感谢信



可滑动查看图片
“追光小屋”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孩子们的人生,也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希望的力量。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敢前行,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资料来自:静安团区委)